钓鱼网

湖库守钓,为什么说不要玉米打窝玉米钓

立夏一过,基本上就代表着,就算偶有降温,也不会像春季一样,气温的降幅就如同过山车一样,所以湖库守钓,就成为了不少了野钓爱好者的首选;

有钓友私下反馈,说实战的时候,明明和其他钓友一样,打窝用了上百斤玉米,可是别人不仅比他先发窝,甚至连上大物,而自己这边,虽然也发窝了,但是渔获却很少;

在问及钓位的间隔、竿长、钓距、钓深、钓饵、窝料等一系列细节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该钓友为了图省事,玉米打窝不说,还用玉米做钓饵;

而离他附近的钓友,则是用玉米打窝,商品饵和皮筋颗粒做钓饵,该钓友觉得非常不可思议,难道用玉米打窝,就不能用玉米做钓饵了么?

其实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引入饵料在实战中的两种理念,一个叫做淡引浓钓,另一个叫做浓引淡钓,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淡引浓钓和浓引淡钓到底有什么区别

现代钓鱼,讲究用脑子钓鱼,简单点说,就是用较为科学、逻辑的思路,如同下棋一般,未钓鱼之前,先琢磨好我们用什么套路来钓鱼;

淡引浓钓,就是指用量大、味淡的窝料来诱鱼,用味型比窝料浓郁一些的钓饵来诱鱼,而淡引浓钓,主要用于大水面野钓,这是因为,大水面野外水域的鱼,几乎没怎么接触过商品饵;

所以如果窝料味型太过于浓郁,不仅没有好的诱鱼效果,反而会导致鱼群因为警惕窝料的味型浓度,不敢进窝觅食,导致死窝现象;

浓引淡钓,则主要用于黑坑钓、竞技钓,这是因为黑坑、竞技池的水域封闭,坑池内的鱼,基本上天天都要接触各种香浓无比的商品饵,打窝诱聚时,如果窝料味型不香浓,就没有办法聚鱼;

而把鱼诱进窝子里,用比窝料素淡一些的钓饵,则能利用味型差来诱鱼吸食钩饵,从而达到诱鱼、聚鱼、上鱼的连环目的,而在黑坑、竞技钓中,除了浓引淡钓,会比较常见的,有浓引浓钓,但是钓饵的味型,则要比窝料更浓郁;

味型差是决定鱼吞钩的关键因素

其实不管是淡引浓钓,还是浓引淡钓,甚至是浓引浓钓,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控制钓饵、窝料之间,一定要有味型浓度差异,为什么需要有这样的差异呢?难道窝钓一个味型,鱼就只会吃窝料,而不吃钓饵了么?

当然不是,其实原因很简单,以玉米打窝来举例,如果我们用同味型的玉米打窝,用同味型的玉米做钓饵,一旦鱼群被大量的窝料玉米吸引进窝;

鱼的智力,并不足以分辨钓饵和窝料玉米,哪一个更安全,哪一个更危险,但是对鱼来说,吃到窝料和钓饵的概率,明显是后者非常小,前者非常大;

尤其是我们湖库守钓时,接二连三打下百十斤玉米,相对于百十斤的玉米,鱼钩上的2~6粒玉米,其被进窝鱼吃到的概率,就真的很低了;

但是,如果有钓饵玉米和窝料玉米有味型差,比如打窝用的是新鲜玉米,而钓饵用的是发酵玉米或者酒糟玉米,那垂钓效果自然另当别论。

实战中,我们怎么控制味型差

在实战中,味型差其实控制起来并不困难,基本上我们遵循以下这几个原则就可以了:

原则一、封闭水面垂钓,味型差越大越好

如果水域水系封闭,那么水流稀释饵料的效果就比较一般,那么想要诱鱼效果好,那窝料的味型浓度一定要大,而钓饵的味型浓度,就一定要和窝料味型浓度有明显差异;

只有这样,才能诱使进窝鱼开口,方便进窝鱼能快速找到钓饵所在,所以在封闭的水域,往往用浓引淡钓或者浓引浓钓的开饵、配饵思路;

原则二、开放水域,窝料和钓饵的味型浓度差异,因水面大小而异

在开放水域,其实饵料的味型浓度,会因为水的流动,很快就被稀释,所以就算用的饵料味型比较大,其实效果也不见得很好,所以在开放、流动的水系中,我们都会用大量的窝料;

说白了,就是希望用数量来弥补质量的不足,比如颗粒、玉米、麦粒,尤其是在大水面水域,这一点更是如此,而我们在水面较小的水域,反而不需要用这么大的窝料;

因为小水面水域,鱼的密度也一般,窝料打的太多,就算钓饵和窝料有明显的味型差,就中鱼率来说,反而是窝料打的少一些,中钩鱼反而更高;

在大水面水域,就反过来了,水面越大,窝料数量越大,钓饵和窝料味型浓度有明显差异,总会有进窝鱼,因为好奇心而吞食钓饵,那中钩率自然就大大提升了;

总结

我们在实战中,垂钓水面大小不同,窝料和钓饵之间的味型浓度差异,其实是很影响中钩率的,湖库守钓,则因为水域面积大,进窝鱼数量相对较少,打下太多的窝料,如果钓饵和窝料是一模一样的,那自然中钩率就极低了。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