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商品饵流行,自制饵好用还是商品饵效果更好,总有各自的支持者,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不花费点心思,一般人还真用不好商品饵,常见的问题,有味型搭配出错、附钩性差、易脱钩、溶散快、易招惹小鱼,别说次次如此,三五次出现这些问题,接着愿意用商品饵的,要么是真的热爱钓鱼,要么就是黑坑不让用种饵之类的,之所以出现这些个问题,大部分都是开饵时的细节不到位。
第一种、香型配比
好些钓友对商品饵开饵有个误区,就是种类搭配越多,香型层次越多,诱钓效果就越好,比如有人推荐3个饵料搭配,另一个人推荐8个饵料搭配,大多数人会认为后者一定效果比前者好;效果好坏,这个其实因人而异,有些高手有非常敏锐的嗅觉,确实能做出层次感的香型来,比如谷香为主、酒香为辅、麸香次之,略带腥香和甜味,这是野钓鲤鱼常用的味型搭配思路,但是遗憾的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天赋,所谓的百分比,又或者按照几份的配比,总也做不出来高手配型的那个味。
原因也很简单,高手配饵时,大多是现配现调味,差不离有可能,但是严格按照配方比例来,可行性不高,就算是同一厂家、同一品种、不同批次生产出来的饵料,香型浓度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要知道,这是GMP食品企业都做不到的事情,给鱼吃的怎么可能做的到;所以比较知名一线饵料品牌,给出的建议饵料配方,一般也就2~3个品种为一个配方,这其中的意思,其实就很明确了。所以,新手配饵,别看那些配方复杂的,最好就是2~3个品种的配方,最合适练手,也不容易出错。
第二种、开饵中任何比例,都是体积比
开饵,不管给的配方是百分比,还是几份,说法各有不同,但是这些比例、份数,都是指的体积,这也是很多新手玩商品饵时,遇见的一大误区,其实严格来说,这是很不精准的,但是这个圈子约成定俗,就是按照体积的比例,来组成饵料的配方,不少刚开始接触商品饵的钓友,搞不明白这个比例计算基础,可能会用重量作为计算基础,那后果自然是惨不忍睹。
第三种、开饵时,揉搓次数比揉搓手法更重要
大多数喜欢钓鱼的钓友,都会有观看钓鱼周边视频的习惯,我也有,有一次看x海战队一个选手,在节目里做嘉宾,介绍一跨黑坑拉饵,说有6种开饵手法,我当时就惊了,带着好奇的心态看完视频,不能说是吹牛,但是和我们的常用的动作,其实也没什么区别,后来和其他钓友一交流,发现确实有这样的问题,不少大师、选手,在做客节目时,总是强调开饵的手法很重要,但是总是对揉搓饵团次数,一带而过。
但是实战时,所谓的手法,其实第一要让饵料在未加水前充分搅匀,你用鸡爪式还是鹰抓式其实都可以的;第二就是要在倒水后,充分搅拌饵料和水,让彼此充分融合,同样,先顺时针,还是先逆时针都无所谓,只要不把饵团打死,都可以。第三、饵料的粘合性,附钩性,除了拉丝粉和粘粉可调整,揉搓次数也很重要,但是因为每个人揉搓饵团的力度不同,这没法做一个统一,只能自己多练习后才知道。
第四种、醒饵的时间,并不固定,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多
醒饵,是让饵料充分吸水、膨胀、粘合的一个过程,我们一般在夏季醒饵3~5分钟即可,冬季醒饵15~30分钟左右,这是因为搅拌完饵料之后,气压、风力、气温、湿度等客观因素,都会影响醒饵是否成功,但是这些个客观因素,无法人为控制,所以醒饵的时间其实并不固定,拘泥于3分钟醒好,还是5分钟醒好,这是没办法的。
那么醒饵醒不好,也是很糟糕的一个事,提前了,饵料吸水不充分,不均匀,钩饵落水后,吸水充分的饵料会提前脱落,没吸水充分的部分可能会提前溶散,那醒饵时间太久了,也有可能导致饵团提前返水,因为这些不确定,所以也得钓友们自己多练习,不用类型的饵料,组合之后开饵醒饵时间,都是有区别的,这个除了自己,跨一个县的钓友可能给的建议都不合用。
第五种、拉丝粉目数很重要,使用前一定要知道
关于拉丝粉,这个应该是开搓饵、拉饵都用上的一种状态饵,不仅开拉饵要用,搓饵中多少也要加一点,尤其是搓饵中加入酒米等颗粒物,黏合性、附钩性差的时候,添加一定比例的拉丝粉,就很有必要了,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拉丝粉是分目数的,目数越低的拉丝粉,拉出的饵团越大,使用的比例越小,醒饵时间越长;反之,目数越高的拉丝粉,拉出的饵团越小,使用的比例越多,醒饵时间越短。
之所以要搞明白使用的拉丝粉目数,除了以上原因,还要测试一下,配饵后的饵料,粘合性、附钩性如何,而不是一上来就添加拉丝粉,拉丝粉加的多了,并不是一定附钩性就更好,反而容易开成死饵,没多大的附钩性,都粘合饵团了,这样饵团挂的大,一提钩就提前脱落了。只有在配饵后,测试了一下,配比的饵料,附钩不好时,才建议加点拉丝粉来调整附钩性。
其实商品饵既然这么流行,推广的也不错,除了商业行为的推波助澜,必然也有其优秀之处,钓无定法,这个词也不仅仅只是用在钓技上,我们应该不拘泥于某一种饵料,而是哪种效果更好、更方便、性价比更高,我们就用哪一种,而不是说,蚯蚓红虫加玉米麦粒,就一定比商品饵更好,只有灵活运用,才更适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