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活虾去头,虾脑以上部份不要,暂不去壳,掺少量的盐进行脱水,约十五分钟后放入冰箱,急冻约十五分钟后,切成和要装饵的钩一样大小,再用少量的盐粉和味精混合后装进冰箱保鲜,垂钓时钓多少拿多少,钓完后剩下的放回急冻,避免浪费,也可以重复使用。
注意
1.虾切虾脑后要用清水洗干净,因为虾脑特别容易腐烂发臭。
2.少量的盐粉掺后的虾肉,在水下特别发亮。
3.脱水后的虾肉比较硬,韧度比较大,不容易脱钩。
4.一定要用活虾制作
以上办法提供各钓友参考,我用这样的方法已经有几年了,效果也不错。
鱼钩的各个部位都有各自的名称和功能
1.钓柄;又称钩轴。有防止绑钩线脱落的作用、钩柄有圆形、手板形、矛尖形、倒钩形、钩形、锯齿形、圆环形和撞木形等8种。
2.构把,是钓钩的轴,上端绑线用。
3.前弯、后弯和钩底的长短大小组成了钓钩的构形,决定了钓钩受力的均衡程度。
4.钩尖、倒刺,鱼吃饵时刺入鱼嘴并防止上钩的鱼脱钩。
5.钩腹有宽窄之分。宽钩腹的适宜钓嘴大的鱼,窄钩腹的适宜钓嘴小的鱼。
1.天气好过头
与鱼类比较,人鱼之间的所谓好天气定义差别相当之大,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日子,对人类而言确实是个出门钓鱼的好天气,特别是玩矶或筏,试问有谁愿意顶着六级风浪或横风横雨来作钓,但对鱼类而言这钟艳阳高照的天气才是最不舒适的环境,因为光线太强无论对掠食者或猎物而言都是难以隐藏自己的时候,这实在是对谁都讨不到好处,所以极少立鱼愿意在这时段内出手,再者,光线充足只会增加体内各器官的负荷,加速虚耗能量实在是与生活原则背道而驰,这时段内大部分的立鱼都会躲起来。
2.流水不对
对所有海水鱼类而言,流水可说是支配着整个生活节奏,什么时候该出动,什么时候要休息,觅食的对象及位置,食物的种类及数量等等之读息,通通都是*流水来启动,所以流水就等如鱼的生理时钟,全天候不停的去提示它们应该去做的事情。所以在非合适流水时段,就算有食物出现,一般都难以令它们作出反应,试幻想一下你完全不饿时,就算放几件顶级安格斯牛柳在面前,都好难让阁下开口,最多是多看两眼或闻几下然后就先赞几句好香啊,不过等下次饿的时候再算。
3.水温不对
之前讲过说水温太高会令鱼类降低食欲,但原来水温过低更大件事,因为会令它们死亡!那当然,每种鱼的所谓最适温度及能够接受的水温下限都有所不同。由日本水产实验室所公布的研究结果得知,就黑沙立而言,最适温度为水温摄氏18至22度,当低于摄氏12度时就会停止进食,因为冷血动物有时需要借助环境帮助消化食物,而低于摄氏4度就会死亡。不过小弟对这些数字有些保留,因为经验得知所谓能接受的冷热应视乎地区而有所变化,对于生长于赤道附近的人来说,气温为摄氏20度时已经会冷到感冒,但对生长于南北两极的人来说,可能就会热到出汗,主因是适应能力与环境平均值是相关的。日本的黑沙立在12度时停止进食,但香港的黑沙立可能在14度时已停止进食。说完一些人力所不能控制的因素后,就要看看自己控制得到但又易出问题的地方。
选位有问题
在一大堆人为因素中,最能影响收获的就属这一栏,以小弟的见解其比重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一般的理解选位只为选中的位置下是否有鱼,但这等同抽签一样全是运气,正所谓胜了都不光彩。事实上选位的重点首要为安全性的考虑,再来则为水流,风向,地形等,更高层次的思量是拼鱼窨,起鱼位置等都要兼顾到,选错了一个对鱼有利但对自己不利的位置,就算下面有很多鱼都是白忙,可说是甚为不智。上面说过流水支配着鱼的生活,而地形则会影响水流的行径。在同一流水时段内,其流速及流向均与地形息息相关,更甚的是这些又与诱饵航道扯上关系,亦因此常出现挂万漏一而全军尽墨。
诱饵有问题
有些鱼都对诱饵的理念同套卡通亚波罗油一王子里面的伙计差不多:有些粉有些虾,随便汇在一起吃得你饱饱就算,反正有鱼就打什么都一样;但有另一种钓者就完全相反,把成败的关键都归咎于诱饵上,非但对牌子有所执着,更可能要指定使用某种型号,不论去到那个钓场使用其大会指定配方,心相:这样都钓不到鱼就一定是下面没鱼,跟我的诱饵没关系。这样看好象有些道理,但如果是这样别人为什么要出那么多粉,除了想多做点生意外就没其它原因吗?撇开牌子不说,每种粉都有不同的比重及粘度,也有些产品则是以视觉效果或气味为卖点,总之款式多得数不清,要弄成多元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垂钓条件,须知道即使在同一位置,都会因季节或其它客观原因而出现不同的状况,更不要说在不同的位置呢如果真的是有必杀秘方,早就出来了。
钓组有问题
又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不少人因经历过大咬或断线等情况后,就有执着于某种钓组或工具上,下意识地认定这钓组的组合为最佳配置,以后无论去到哪里都必定以它作钓,而不论不幸变成怎样都会对钓组作出相应的改变,可说是又一个钓不到就一定是下面没鱼,跟我无关]的借口。须知道自己环境是分分秒秒在变化,即使在同一位置作钓都会因风,浪,流等的变化而改变钓组在水下的型态,最简单举个例子:在没流时即使不在子线上加上任何夹铅,由于钩本身的重量钓饵最终都能沉至指定深度,但到行大流时即使在钩顶加数的夹铅,都不一定把钓饵维持在预定钓棚内。所以只执迷于某种钓组的话,最终就会变成只能在特定的地点或条件下才能钓到鱼,实在很难成为一位全面性的钓手。
操控有问题
这问题就较为复杂及深奥,但对成败却有极大的影响!常见的是把钓组抛出后就放好几手线,随便打两勺诱饵在浮波附近就算,任由水流或风向主导整个钓组的方向,等几分钟没鱼就收回钓组从新开始。幸运有鱼吃饵或沉波就起杆。。。。。。到最后又是一句:等运到!虽说流向风向等不受人力控制,而站位也不是每个都能配合,就正如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方向是固定的,但车速及行车线总可以自己决定吧!又举个例:知道7米外右边点钟方向有块暗礁,风向及流向也是由左到右,这些自己环境因素都不能改变,但钓组及钓饵在暗礁的前言或后方经过,经过时以那种手法去晃饵等,就要钓都自行判断及控制了。紧记一件事:钓组和开车一样均须要人为操控,否则就只有自求多福了。
未能坚守原则
在钓场上最易犯的错误就属这一点。常见的是在同一位置抛几次都没鱼讯,马上就改抛到另一个距离或方向,而所打的诱饵也是跟着浮波到处飞,见到旁人有鱼就想尽办法都远都把钓组抛向那边,更甚的是直接站过去分一杯羹。。。。。做齐以上动作都没有起色就开始大叹自己倒霉;还不止这样,过会别人在自己放弃的位置上中鱼回到家要连人带钓具用柚子叶从头到尾洗一次,倒霉。但人家在这种人弃我取的钓位内取到成绩,又是否意味着一些什么呢?须知到立鱼比其它鱼类小心谨慎得多,即使所有条件适合也不致于会见饵即咬,更何况每天的每段潮水都有异,要等到诱饵飘散至发挥作用成功诱集鱼群,再等它们游至钓的攻击范围内才真正的有机会与之交手,这些都总得要有个过程吧,正所谓坐出租车过去都要时间。学会判别是否有对象鱼接近比走来走去更实际,毕竟钓鱼就是一个考验耐性的游戏。当一切自己或自身的问题都解决了或没有出现时,是否就能把对象鱼成功钓到呢?钓立是那么简单就不好玩了,还有两关要过
杂鱼太多
这种情况多数出现于春,夏天的日照时间内,至晚秋及入冬才会有所改善。因目前香港最大宗的所谓杂鱼以泥鯭为主,而它们不论成鱼或幼鱼的活跃期都是在高水温的春夏及初秋,只要水温在摄氏18度以上就会开始进食,在摄氏20度至度间更是其高峰,几乎任何饵都难逃厄运,搞矶时打勺诱饵即时出现一个黑球或筏钓时用粉包实口饵都避不过等情况,相信大家都试过不少吧!
旁人的影响
人类这所以能征服地球,多少都因能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灵活变通地运用手头上现有的工具达至预想目的更是所有动物之冠。当垂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己就知道该在那种日子出击,要到什么水域钓,用那种钓法去钓那种鱼等,因大自然总是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而上述种问题都有解决之道,唯独是旁人这一关比较无计可施,这里所域的旁人包括旁边的人(认识或不认识)及渔民等。当阁下极有章法地布好阵势,对象鱼也如愿进入攻击范围时,却突然起出一位与你的作战策略完全相反的人,诱饵乱打钓组乱飞;还要给他先中鱼然后断线,又或,终于等到合水流,开始有鱼吃饵时突然有只船来放网再打水。
钓友在同样的海域,以同样的装备垂钓,鱼获有时会大有差异,这其中除钓技差异及季节、风向等天气变化的主客观原因外,更为重要的是钓位选择的正确与否。笔者海钓多年,也常与海钓高手切磋,小有心得,撰文供诸钓君商榷。
一、岸钓钓位的选择
岸钓主要指在大陆架延仲入海而露出的礁堡或临海沿岸进行垂钓。主要包括:岩崖钓、礁头钓。其他如滩钓、湾钓及防波堤坝钓等也属此范畴,在此不一一赘述。
岩崖钓钓位的选择
其钓法站位多在临海的岩崖之上。其钓具装备为多支硬调抛竿,抛线距离大约在五六十米以上。竿头与海面基本呈45°夹角状态。鱼饵以抗海流冲击的沙蚕为主。此种钓法在钓位、钓点选择上,须掌握的最关键的一点即找准鱼道。因岩崖居高临下,其视野开阔,凭肉眼即可观察到。
海鱼多柄息、游弋、觅食于水下暗礁驶海生植物之中以及海流流经的边缘地域。对此,钓友因居高临下观察,可根据海水颜色变化及水下阴影确定钓位。整个海面的海水呈蔚蓝色,而部分海水里深蓝或黑蓝色,皆可确定为水下暗礁或海生植物生长地域。而海面上所呈现的弯曲宽窄不一的条状白带则是海流流经的区域范围。对此,岩崖钓的钓位选择应确定在上述所列地域、临界地域或海流活动的边缘地带。这种选择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水下暗礁与海生植物生长区域,是海鱼栖息活动觅食的主要场所。暗礁之上、海生植物生长底部,多生长与活动着贻贝、牡蛎以及小鱼、小虾、小蟹等多种海生动物,为鱼儿觅食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二是暗礁之间多沟汊、岩缝与岩洞等,是鱼儿躲避天敌的避难场所。加之岩礁长期受海浪冲击,使周围水域的溶氧量充足,为鱼儿的觅食活跃程度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缺憾:岩崖钓找准钓位收获颇丰,但易挂底,夹钩、砣,且选位居高临下,坡度较大,具有危险性。因此施钓时必须加强安全意识。
礁头钓钓位的选择
其站位选择多在根据潮汐变化而露出海而的岩礁之上。其钓具配备为支硬调海竿。采用淡水手竿式垂直提拉钓法(与海面呈90°直角)。但关键的一点是必须认真把握潮汐变化的时间、起落点来进行垂钓。鱼饵多采用沙蚕、毛虾、贝肉等。
此种钓法的钓位选择是在潮汐回落到二分之一时进行。因潮水的不断下落,原淹没于水下的礁石渐渐显露,形成形态各异的深沟、缝隙。同时,随着潮水下落,浅水处海鱼在潮水退尽前纷纷游进岩礁之间的深沟、岩洞及缝隙之间栖息、觅食,是施钓者最佳垂钓时机。钓点可选择在随潮水下落后显露礁石间的深沟、岩洞和缝隙之中。
礁头钓最显著的特点是人找鱼,以深海沟、礁石之间缝隙为主,并且要注重走位,不可如岩崖钓般固守。要做到一处无鱼,另寻他处。并随着潮水的下落,边钓边向纵深发展,直达前主潮水下落的最低点。季节最好选择在秋季。笔者曾采用此种选择钓位的方法,在大约60米方圆的范围内,手执一竿获鱼近15千克。
缺憾:此种钓法体力消耗大,安全系数低,因礁面湿滑,需认真观察脚下地势。同时,最好穿一双鞋底带胶粒的足球鞋,提高防滑能力。
二、矾钓钓位的选择
矾钓,多指乘船前往远离岸边的岛屿及礁群上施钓。此种钓法要求地理区域需有相应的条件存在,即沿海有岛、有礁。再者要有船只载运
矶钓的钓位选择大都确定在海流流经的岛屿、礁群之间。一是此钓位较沿岸水域较深,沟汊较多,浪涌较大。二是少有人前往,鱼儿密度大,各种海鱼栖息于此躲避风浪并在其中觅食,日觅食缺少畏惧感,有饥不择食之感觉。各种贝类等鱼饵都可充当美味佳肴。其钓法可采用抛竿钓与手竿钓法。抛竿钓可采用岩崖钓法,钓位选择同理。只是由于水深抛线距离要近得多,钓点也易寻,找准礁缝与海生植物生长处抛钓便可。手竿钓法略同于礁头钓。但矶钓所处地域大都礁石嵯峨,活动范围相对小于岸边礁头钓。对此,钓友要结合所处站位,选择礁群突兀海面,水下呈悬崖般的临海海汊以及深海沟或两礁之间的夹缝处等钓位,特别是在礁石突兀的周边,浪花飞溅,暗流涌动处1半径米左右,略显水而平静处为最佳钓位,下钓必有所获。笔者于1992年曾乘船前往大连地区西南部海域的财神礁矶钓,按此选位方法,获鱼近40千克。
三、船钓钓位的选择
船钓是海钓活动中最为惬意、最为刺激的一种钓法。因活动范围大,钓点选择面广,而为广大钓友所钟爱。
船钓的钓具多为硬调插节海竿或自制盘线钓组,钩大线粗,并需配备抄网。钓期应选择在小潮汐时期。
船钓的钓位选择因其范田大、定位难,且身处海流之中,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而钓位的选择加以考虑。
抛锚定位钓的钓位选择
由于船钓时船只受海流影响,难以稳定在某一方位,常常在找准钓点后,没调好钓具,即被海流拖离钓点。对此,需在找准钓点的同时,抛锚定位,以免发生跑位
这种船钓的钓位大都选择在水下暗礁区域。若知所处海面下是否是礁区,以铅砣探测是种方法,但需要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海中岛屿的走向、地貌起伏形态来确定。如岛屿呈东西走向,岛西为悬崖,自西向东延伸入海,根据这一走向可确定岛的南北端基本为深水礁群区(因地域差异各地区也可能构造不同),在此抛描定位,然后下线施钓必有所获。
漂流钓钓位的选择
漂流钓,即不抛锚泊定而随海流漂钓。这种钓法钓位大都选择在海中相邻岛屿之间的海域。因为此处是海流的必经之地,水下大多为深海海沟和暗礁区,鱼儿便于躲开湍急的海流藏身于此觅食。船只随流渫动,钓点选择而广,如钓点恰好选择于海沟之中,此中常有大鱼栖身,必有意外收获。
养殖筏区钓位的选择
养殖筏区海域大多远离海岸,距离在500~3000水以上。筏区内因水质、水深不同养殖扇贝、裙菜、海带等海产品。因筏区相连的缆绳及养殖绳长期负重加之日夜风吹浪打,筏区定位木桩的年久腐烂,常常形成沉筏区,这就是最好的施钓钓点。、因筏架沉人海中,无形中就形成人造礁区,给海鱼提供了栖息觅食的场所,随着附于筏架上的海生物的繁衍,加之海底杂物的堆积,必使海鱼聚集于此。找准沉筏区,下竿必有所获。
这利沉筏区在各大养殖区均有所见,养殖区年代越久,这种沉筏就越多。并且大都出现在筏区相连接处的外侧。
缺憾:船钓以上三种钓法存在必须掌握潮汐、天气变化的特点。大潮汐,风力在5级以上均不可出海施钓。同时有晕船现象发生,须尽快离船上岸。
综上所述,海钓钓位的选择,是长期实践的结果,但并非统一标准。各地可能因地域差异而有其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