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有钓法中的误区
“调目”与“钓目”
调目的主有作用是:找底的参考点、灵钝的分界点和观漂的视标点。一旦调目确定后,一般很少改动。
钓目的主要作用是:调整子线和钓饵在水底的位置,以便匹配鱼情。
即通过上推或下移浮漂在主线的位置,使双饵出现“上钩悬浮、下鈎触底”;“上钩触底、下鈎躺底”;“双钩躺底、子线小弯”;“双钩躺底、子线大弯”4种状态变化。前2种是“灵”的状态适合生口鱼,后2种是“钝”的状态适合滑口鱼。
为什么调整“钓目”,就可以改变子线和钓饵的位置呢?通常的理解是:上推浮漂,延长了水线,鱼坠向下降,使子线弯曲,鱼饵躺底,线组变钝。反之,下移浮漂,缩短了水线,鱼坠向上升,使子线蹦直,鱼饵离底,线组变灵。由于线组在水下是看不见的,上述的观点就约定俗成,变成96KaiFa源码的操作指南了。
但偏有好事者不信邪,将上述的操作在大鱼缸里做了实验,结果发现实际情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看图:
图中可以看到,上推浮漂并没用使鱼坠下降,子线也没用任何变化。只是随着浮漂上推,漂尾在一目一目的上升。只有当再上推浮漂,漂尾的目数不再增加时(大约要升6-10目),鱼坠才开始下降,子线才随之弯曲。
同样,下移浮漂并没用使鱼坠上升,钓饵也没有离地,只是随着浮漂下移,漂尾在一目一目的下降直至没入水中。只有当钓饵很轻、漂尾又比较粗时,下移浮漂才能稍稍改变钓饵的位置。
可见现有的钓法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往上或者往下移动浮漂(6-10目以内),就可以改变子线和钓饵的位置的看法是不确切的。
其原因是:装饵后的线组,它的重力要大于浮力,上下升降浮漂,其浮力只发生微小的变化,不能打破线组的平衡关系,子线和钓饵的位置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对于这个误区,很多钓鱼高手心知肚明,如化绍新老师打比赛,就用加小铅皮对应鱼口的变化。但这也只是极少数超一流钓手,敢于在90分钟的钓鱼比赛中玩绝技。
所以,当大多数96KaiFa源码小心谨慎的上下调整钓目时,水下的子线和钓饵的位置根本没用出现任何变化,只是看不到而已。
二、调漂器钓法
使用调漂器钓法,能很有效的控制子线和钓饵的位置,从而适应鱼口的变化。另外还可以通过观察漂尾钓目的高低,判断出钓饵在水底的位置变化。
调漂器的调漂(半水调漂)
空钩半水调漂:将调漂器向外拧至一半的位置;调目设在漂尾中间的区域。
找底和施钓
找底:上钩搓饵找底。
钓目(调漂器钓法调目与钓目相同):与调目一样,如调6钓6。
钓中的调整
调漂器往外拧,浮漂上升,向上拉动双饵,使线组变灵。
调漂器往里拧,浮漂下降,双饵卧底子线弯曲,使线组变钝。
如需调整为钓离底,而调漂器自身调量又不足以完成,可将相当配
重取下,并向下移漂来完成。(前提是:在调漂时,有针对性地预置配重。这是用好调漂器应该掌握的实用技法)
三、调漂器实战用法
1、 窝里鱼厚——浮漂截口多怎么办?
往外拧调漂器,使线组的重力变轻,浮漂上浮,一来可以放慢下降速度,让鱼追的上,二来可以增加线组的上牵力,将浮漂上出现的停顿和上送信号放大。
2、 鱼口变滑——浮漂有信号不上鱼怎么办?
往里拧调漂器(或加一个配重),加大线组的重力,浮漂下沉,使双钩卧底且子线弯曲,过滤假信号,专逮死口。
3、 鱼口变轻——浮漂信号微弱怎么办?
先往外拧调漂器,减小线组的重力,浮漂上浮,让上饵触底、下饵卧底,如果浮漂有动作不上鱼,就往里拧调漂器,浮漂下沉,如果浮漂没动作,再继续往外拧调漂器,浮漂上浮,使上饵悬浮、下饵触底。反复调整,直到浮漂有动作能上鱼为止。
4、 鱼层离底怎么办?
往外拧调漂器,减小线组的重力,浮漂上浮,还可以去掉配重,使双饵悬浮。并可下移浮漂,跟上鱼群的泳层。(注意此时饵料不能太重)
5、 鈎小(大)跑鱼怎么办?
换大鈎,往外拧调漂器,换小鈎,往里拧调漂器,使线组回复平衡状态,浮漂回到原来的目数。
6、 上鱼连杆时断鈎怎么办?
往里拧调漂器,使线组回复双钩的平衡状态,浮漂回到原来的目数,用单钩继续钓。
7、 饵入浆层怎么办?
往外拧调漂器,减小线组的重力,浮漂上浮,把钓饵拉出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