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细说长寿湖手竿钓花鲹的技巧

长寿湖是有名的一个大钓场,里面鱼种丰富,能够满足大部分钓友。长寿湖的花鲹和鳜鱼可谓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兄弟,在长寿湖鳜鱼较多的地方,也会有花鲹的踪影。时不时一竿子下去,没打到鳜鱼,却拉上一只花鲹。下面笔者就从花鲹的生活习性、觅食特点、用饵选择等方面来说说。

一、花鲹的生活习性

花鲹是底层鱼类,网上资料显示其为杂食性品种,不过根据笔者多年的垂钓经验来看,长寿湖的花鲹和其他底层鱼的生活习性差别较大,主要体现在“居”“食”“行”三个方面:

1.居

长寿湖的花鲹的活动区域和鳜鱼相似,喜欢居住在阴暗的岩石下或者洞穴中,特别是大河道旁、小湾子口等的堡坎下。因为此水域有流水,清澈的湖水带来充足的氧气和食物,特别是在冬季,水温在6~10℃的时候,小杂鱼已经被鳜鱼连吃带追的驱离此类地域,所以在长寿湖中鳜鱼出现较多的地域,常有花鲹被钓上来。

从表面现象来看,花鲹和鳜鱼有相伴而居的习性,但从本质上分析是因为此地段的小杂鱼大多已被鳜鱼吃掉,钓手所用的线虫等钓饵容易不被小杂鱼等截杀,故而给为数不多的游向鱼窝之外觅食的花鲹留下了吃钓饵的机会。

因此笔者认为:花鲹和鳜鱼没有生物链上相依的必然性,而是鳜鱼的食物正好是花鲹食物的竞争者而不是本身,所以二者相伴而居倒也平安无事。

2.食

花鲹喜欢吸食小型水生物的幼虫,在冬季没有这些食物来源的时候也吃些钓手抛洒下的粮食等作物的碎屑。在重启钓友们的调教下,常用的水蚯蚓味道更容易被花鲹接受,就像重庆妹妹喜爱火锅一样,一旦用得恰当,“花姑娘”必当束手就擒。

3.行

冬季花鲹的水下栖息地一般都较深,和其他鱼种一样有沿着熟悉路线定时洄游的特性,但因它活动的水层完全是贴底,用首先通过引诱其他的杂鱼入窝再引起花鲹的注意的做窝方法,效果不太明显。

因此像竞技钓法那样找个让人舒服的钓位频繁抛竿做窝的引鱼方法,在长寿湖钓花鲹是很难奏效的,其原因就是在长寿湖用商品做窝引花鲹很难找到合适的成品窝料;再因其数量稀少,尽管在钓鲫鱼时有少量钓获,但把花鲹当做主要垂钓对象还是近两三年的事。

而通过多年来众多钓友的不断摸索和讨论,已经基本掌握了长寿湖花鲹的行动规律,只有在其必经之路上打伏击,方能奏效。当然如果能发现花鲹的洞穴和栖息地,那钓法应另当别论。

二、花鲹的觅食特点

花鲹的口形类似鲤鱼,而且食物也和鲤鱼部分相同(学名麻鲤想必源自此处),再从其完全向下开口的嘴型上看有点像观赏鱼清道夫,所以花鲹的进食方法绝对不象鲫鱼那样依靠扩张口腔后产生的负压吸食,而是慢慢抿,就像人们吃带小刺的鱼肉,在抿食过程中留下可进食的柔软的物体,吐出沙砾草根等杂物,所以当我们用O型橡胶圈套住线虫垂钓时,就常会发现,浮漂轻轻动了两下后再也没有动静了,那就是O型橡胶圈中的线虫已被花鲹用抿食的方法将其吃完,这就是被钓手常说的花鲹吃食很“狡猾”的原因。

因此用线虫作钓饵底钓,浮漂的反映很少是顿口,更多的是阴口或是慢慢的下滑。

三、钓花鲹用饵选择

饵料方面,那最适合的是用活虫饵,但这也有好几种,其中包括来自北方的红虫,当然笔者也推荐钓友们使用本地的水蚯蚓,也就是常说的红线虫进行垂钓。

在重庆当地,能买到的线虫从表面上看有两种,一种细的、一种粗的。最常用的组合是用细线虫和泥巴后成砣打窝,然后钓粗线虫。

很多钓友都是在钓鲫鱼的时候碰到的花鲹,窝料常用一些天然的粮食性食物,其中还包括钓鲫鱼用的酒米等发酵类的窝料。不过钓花鲹用线虫做饵料,最好不要用酒米。因为线虫最怕的就是酒,如果将酒米也掺入其中,那线虫立刻出现死亡。

因此,笔者在此建议钓友们用湖边的淤泥和线虫混合后握成团打窝。用量不必大,垂钓前2小时打窝即可。

四、择日出钓

在长寿湖的钓手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要想吃长寿湖的鱼,就要学会看天出行。同理,想要钓花鲹,不选个好天气,连花姑娘的面都见不着。

钓花鲹,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它要有开口吃食的欲望。在众多影响花鲹食欲的因素中,气压和水温是起决定性的。

尽管花鲹一年四季都开口吃食,但最佳钓季是在冬末至初春,也就是1月底到3月末。此时,长寿湖的水温在6~10℃之间,小杂鱼不再闹窝,深水区食物较少,花鲹会结伴到岸边觅食。

根据花鲹的习性和特别点,笔者学会了描绘气象图后,常结合气象图摸索花鲹的觅食规律,再参照水温、大气压等数据决定出钓的时间和行程。

五、钓花鲹的利器

根据花鲹的吃口特性,钓者要主抓真正有效的漂相,否则与“花妹妹”的无数次擦肩而过,只能换回无数次的回眸一笑。

要想抓住关键的吃口,不仅要学会识别哪个动作是吃饵,哪个动作是蹭线,还需做到提竿敏捷——从扬竿到鱼钩刺入鱼嘴的时间要短,最长不超过0.5秒,否则必定错失良机,简而言之——“钓鱼系统”的反应速度必须快。

所谓“钓鱼系统”就是96KaiFa源码加钓组。96KaiFa源码为眼+脑+手臂的组合,要求反应灵敏,动作有力;钓组为竿+线+钩的组合,要求反应迅速,忠实地执行96KaiFa源码的指令。

96KaiFa源码常年征战水边,反应不灵敏、手臂无力者甚少,那么空钩的原因只剩一个:钓组选错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钓竿。

近年来,笔者身边的钓友们一股脑地更换了所有钓花鲹装备,全部轻型手竿上阵,钓获量激增。

对象鱼决定着钓法,不同的钓法就要用不同的钓竿,所以,钓竿的选择取决于在哪钓,钓什么鱼。

拿同一种鱼来说,在竞技池钓鲫鱼和在长寿湖钓野生大板鲫的选竿重点就不一样,特别是鱼类资源较少的情况下,每天就那么几个有效吃口,钓者要想提高成功率,找准鱼道顺势而为的伏击式钓法比照搬竞技钓用频率换数量的进攻型打法有效得多。

所以,笔者建议想钓长寿湖花鲹的钓友不妨放下高效率的竞技手竿,拿起成功率较高的轻型手竿,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数量有限的吃口。

1.如何选择一根好钓竿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比较常见的钓竿广告介绍片:一根钓竿在展示完美腰身的同时还在前端吊几瓶矿泉水,意在展示“完美的腰身没死点,能经受大鱼的冲击。”与此同时还要提一句:“重量很轻,仅仅几十克到近百克。”

事实上,通过这样的介绍片,我们只看到了鱼竿的强度,并未看见钓竿的敏捷性,更没看到提竿的瞬间子线受到的冲击力到底有多大。

其实,扬竿后能否成功上鱼并非取决于钓竿的强度,现如今,断竿的情况已经很少发生,主线的强度远大于子线,也很少拉断,最薄弱的环节便是子线了。在钓场上,因断子线导致跑鱼的情况频繁发生,原因除了钓者扬竿刺鱼的手法不恰当外,钓竿自身的调性未能将钓者扬竿的爆发力峰值转化成子线承受极限之内的均匀拉力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可见,钓竿能否有效吸收扬竿对子线造成的冲击是提高钓组整体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当然,钓竿过软也不行。在长寿湖钓花鲹的条件很苛刻,钓点水深常在4米以上,因此鱼竿和主线均较长,加之冬季鱼的活性较差,吃口不积极,浮漂信号微弱,再遭遇风天,钓者想第一时间抓住信号不丢口很难做到,即便发现了浮漂微小动作后的大信号,实际上也已经错过了扬竿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钓者提竿往往很急,无法控制扬竿力度,断子线的情况便发生了,跑鱼也就在所难免了。

2.钓花鲹鱼竿应有的特点

轻——确保钓者抬手就能完成扬竿动作,不必费太大力气;

挺——确保竿子扬起后第一时间带动线组拉钩刺鱼。

除此之外,钓竿的腰力不能太硬,要既能传递刺透鱼唇的拉力,又能缓冲竿梢上扬带动线组时突然产生的拉力。这种竿子往往较长。

只有这样的鱼竿才能确保钓者第一时间抓住花鲹的吃口并牢牢刺中鱼唇且不激怒它,然后再通过竿身拉直主线,既要有弹力又不能被拉死,以缓解花鲹中钩后的疯狂冲击。花鲹的爆发力有限,只能冲出3~5米,然后便是强弩之末了,此时钓者便可顺势拉其回头。

虽说这种半斤以上乃至过斤的花鲹谈不上巨物,但毕竟还是有一定力道的,加之冬季线较细,钓点较深,所以不能直接飞鱼上岸,需化解花鲹向外的冲击力并以一定的拉力牵引其回游后再拉其出水。

不仅是花鲹,所有的中小型鱼,只要它的冲击力不超过2~3千克、速度不超过1米/秒、逃跑时的冲刺距离不超过5米,这类轻型手竿就都能胜任,反复几个回合就能让鱼乖乖就擒。

这类轻型手竿便是并继竿,与日本“黑拉”钓竿相似。目前,国内市场上这种高档并继轻型手竿仍以日韩制造为主导,笔者尚未找到能与之媲美的国货精品。

然而,价格居高不下的日韩并继竿让很多钓友望而兴叹,目前,用国产轻型振出竿加装导线环的方法改装成的轻型“前打竿”可借助线轮的泄力减轻扬竿产生的冲击力对子线的损害。这种前打竿在钓鲫鱼的同时还可以兼顾鲤鱼和草鱼,尽管重量不如并继竿轻,但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加上有回旋余地的线轮使其广受好评。不过,对于将花鲹作为对象鱼的钓者来讲,还是并继竿配上固定长度的线组更能体现出这种钓法的技巧性和刺激性。

用并继竿和振出竿抛饵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准度上。用过这两款手竿的人都知道,如果竿子较长,特别是超过18尺(5.4米),达到21尺(6.3米)甚至24尺(7.2米)的竿子,仅仅用手而不借用小臂进行抛投时,略微重头的并继竿的准度要比振出竿好得多。

国产18尺振出竿主要是针对大体型鲫鱼、超过3斤的鲤鱼甚至体型更大的草鱼设计的,钓这些鱼所用的商品饵料比重往往较大、很好抛投,所以准度不是挑选钓竿的重点。而在长寿湖钓花鲹使用的是红线虫,那种轻飘飘的感觉让抛投者不再那么自信,特别是在微风天气,很难抛准,所以在挑选竿子的时候,准度就成了最重要的指标,比“轻”和“挺”更重要。无疑,并继竿是最佳选择。

六、钓花鲹的线组

钓花鲹对线组的要求比较特别,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对悬坠底钓法的线组做细微改进——在钩子附近加一小块铅皮,确保钩子能真正到底,使小铅坠到鱼钩间的一小段子线平躺在水底,这样既能确保花鲹觅食时没有阻碍,又能确保线组有一定的灵敏度。花鲹一旦吃入饵料,很容易带动小铅坠并拖动浮漂,钓者只要发现浮漂有动作便可扬竿刺鱼,效果不错。

钓花鲹最常见的调钓方法是空钩半水调1目,挂红线虫找底后,钓小于“双钩到底后的目数N”(半水空坠无钩时露出的目数),该调钓方法钝中带灵,最大特点是对抛投要求低,只要水底起伏不平的范围值在1~N之间,水下子线就基本是直的,钓者只要发现浮漂有动作就可扬竿刺鱼。一旦目数在N目及N目以上,说明子线开始弯曲,线组进入较钝的区域;当铅皮触底时,浮漂的露目应该在N+1目以上,也就是钓跑铅。

钓花鲹对主线要求不高,1号主线足矣,毕竟花鲹的个头不算大,冬季活性不是很强,更何况并继竿的腰力范围广,只要不出现“拔河”,1号主线足以应对花鲹的挣扎。

钓花鲹的子线要柔软些,没有记忆性,恢复快,不打卷,否则花鲹抿食红线虫时,微弱的吃食动作不足以拉直打卷的子线,也就无法带动浮漂。

钓花鲹的钩子最好用钢性好的细条钩,钩尖要锋利,号数要尽量小,常见的绑钩方法如下:

1.单线单钩

方法和平时绑钩一样,子线长度以150~250毫米为宜,太短了鱼容易发现铅坠,太长了钩子到底偏慢,容易被中层鱼截食。

单线单钩挂线虫的两种办法:

①橡胶圈挂细线虫

笔者常用4号溪流倒刺钩,刺透橡胶圈套上红线虫即可。套红线虫时有两点注意事项,一是使用线虫夹,这样干净些,二是橡胶圈扩张到一个黄豆粒大小后,直接扣压在线虫饼上,要旋转一下线虫夹之后再松劲,此时橡胶圈紧紧箍在线虫饼上,抽出线虫夹后拉直子线,两坨黄豆大小的细线虫就上好了。

②钩尖刮粗线虫

用止血钳或镊子夹注鱼钩的钩柄,将单钩钩尖直接在线虫饼上刮蹭,直到钩子全部被粗线虫挂满。

2.单线双钩

这种在一根子线头绑两枚钩子的绑法,绕线的圈数要达到12~15圈,否则容易脱落。笔者建议使用比单线单钩法略小1号的细条钩——如3号钩进行双钩并绕,因为单线双钩的重量要大于单线单钩,小一点的钩子入口性更好些。

单线绑双钩的目的是,在刮挂细线虫时,并在一起的钩条能夹住它们,抛竿沉底后总有一些细线虫残留在钩上。

单线双钩的挂饵方法与单线单钩刮粗线虫法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此法最好用活性好的细线虫,钩尖一定要锋利,以便挂上更多线虫。

3.辅助小铅坠绑法

红线虫的密度较低、重量轻、沉底慢且易被小杂鱼截食,借助小铅坠能使线虫快速到底,还能使小铅坠到鱼钩间的子线平躺于水底,不妨碍花鲹觅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小铅坠的存在,鱼吃饵所引起的浮漂动作将大打折扣,钓者一般只能等待缓慢的黑漂或浮漂持续上顶时才能提竿。

辅助小铅坠绑法挂线虫同单线单钩挂橡胶圈的方法一样。

小贴士

所谓“双钩到底后的目数N”,是指不挂饵,空钩调完1目后剪掉钩子,浮漂露的目数。比如,剪掉钩子后露出的目数从1目涨到7目,那么N就等于7;垂钓时如果双钩躺在水底,那么露出的目数应该是7目。当目数在2~6目之间时,子线的弯度都不大,线组都比较灵。当露目达到7目并且超过7目时,说明铅皮触底。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