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前脚刚脱钩,后脚又来吃,你以为鱼傻?

我们钓鱼的时候总会碰到鱼儿脱钩的情况,有时候脱钩后又来吃钩,有时候脱钩后过一段时间还会吃钩,那么钓友们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鱼儿脱钩后还会吃钩?难道鱼儿的记忆真的只有七秒吗?还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光头觉得理解这个问题主要有4点:

  • 鱼类的记忆里究竟有多长
  • 野外环境下食物的多少
  • 食物的口味是否对口
  • 环境不同鱼儿脱钩后吃钩长短不同

鱼类的记忆有多久,关系到鱼儿脱钩后会不会吃钩;野外环境下食物有多少,关系到鱼儿能不能吃饱,关系到鱼儿脱钩后吃钩的几率;具体鱼类脱钩后多久才会开口吃饵,还是要看饵料的口味,以及鱼儿生长的环境,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一、鱼类的记忆里究竟有多长

鱼类的记忆究竟有多长?这个没有固定的说法,因为鱼类的品种不同,鱼类的大小不同,记忆有长有短,但是记忆远远超过7秒。

1、鱼类的记忆七秒是伪科学

鱼类的记忆远远超过7秒,这里有一个外国人做的实验:先把金鱼单独放到鱼缸里,在鱼缸一侧射出光源并伴有轻微电击,鱼儿会迅速逃往鱼缸另一侧,并且一段时间内不去被电击的一侧,以此躲避再次被电到,这说明了什么?

金鱼记得鱼缸的一侧是有电的,如果真如传言所说只有7秒记忆,那么过了7秒之后它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它并没有,而且还发现,只要对鱼进行持续训练,金鱼在之后的1个月时间甚至更长,会自觉远离被电击的地方,所以说“鱼类的记忆只有七秒”不可信。

2、鱼类的记忆长短随鱼类的个体大小变化

鱼类的记忆究竟有多好?不好说!记得看过一篇帖子,也是外国人做的实验,在一个湖内钓到一条大鲤鱼,足有几十斤,把定位装置固定到鱼儿身上观察鱼儿的回游路线,这条鱼最初在几个月内,不靠近被钓上岸的区域。

每次游到被钓过的区域,都会避开,几个月后才会慢慢靠近被钓的区域,但是也不是直接靠近,而是一点点的靠近,很长时间才恢复正常。

鱼类的记忆很好很聪明,短时间内根本忘不了发生过的事,那么为什么有些鱼类脱钩后在短时间内还会吃钩,这可能是野外食物比较稀少,鱼类没有食物吃,或者是钓友的饵料和平时鱼儿吃的食物味型相近,鱼儿防备心理小,咱们详细分析分析。

二、野外环境下食物的多少

野外环境下,有些环境水质肥,鱼儿不缺食物,不缺食物吃饵的几率就比较小;有些水质比较瘦,水质瘦的水域食物就比较少,鱼儿脱钩后吃饵的几率也就比较大。

1、食物多的水域

有些水域内水草比较多,各种浮游生物比较多,或者一些老河道老池塘,经常不清理水底,水底的淤泥很厚,水域内水生植物、水生生物、浮游生物比较多,这些植物和生物为鱼儿提供了大量的食物,鱼儿并不缺少食物。

肥水水域除了钓鱼的时候不好钓以外,脱钩跑鱼后钓到这条鱼的几率大大降低,以为鱼儿并不缺少食物,在加上鱼类的记忆,短时间内鱼儿开口吃饵的几率更小。

2、食物少的水域

有些水域内食物稀少,水域内水草比较少,水体很清澈,水底为砂石底没有淤泥。这种水域内鱼类很瘦,鱼儿缺衣少食根本吃不饱肚子,鱼儿吃钩后脱钩,即使短时间也会从新吃钩,因为食物太少了,不吃东西就要饿肚子。

这就和有些陷阱一样,明知道进入后没有好果子,但是还有很多人前仆后继进入,不管是人类还是鱼类都有一个侥幸心理,天天没有食物吃,有食物的时候也不会放过,鱼类吃饵的时候,很精明,吞吞吐吐,或者在窝外徘徊,长时间才会吃饵,十分聪明。

水域内食物的稀有程度直接关系到鱼儿会不会开口,水域食物多鱼儿吃饵比较慢,切线逃脱以后短时间开口的几率很小;水域内食物比较少鱼儿不能填饱肚子,即使逃脱以后,短时间还是会开口吃饵,只是比较精明了而已。

三、食物的口味关系到脱钩多久后会吃钩

食物的口味,也就是饵料的味型,饵料的味型直接关系到鱼儿脱钩后会不会吃钩,饵料的味型多种多样,但是有些鱼类对于一些味型是不喜欢,尤其是大个体鱼类。

1、饵料的味型大

饵料的味型对于鱼儿脱钩后会不会吃钩有很大影响,有些饵料的味型是鱼儿从来没吃过的,虽说我们自己感觉饵料味型很好,但是鱼儿能不能接受就是个问题。

比如:钓大鱼的时候,饵料的味型浓,鱼儿的戒心就很大,很难有好收获。

比如:钓黑坑回锅鱼的时候,如果用味型大的饵料很难有好收获,以为它们都是吃味型大的饵料中招的,它们对于味型大的饵料有很大的戒心,不会随便吃饵。

2、饵料味型贴近自然

饵料味型贴近自然,是鱼类经常能够吃到的食物,它们对于这类食物的警惕心比较低,即使脱钩后还是会吃,这也是很多老钓友选择贴近鱼儿口味的原因。

比如:钓大个体鲫鱼,或者大个体鲤鱼,用清淡型饵料,饵料味型偏本味,或者是鱼儿在水域内能够吃到的味型,效果比较好。

比如:钓草鱼的时候用藻味,或者粮食类饵料;钓青鱼的时候用田螺等,这些都是它们爱吃的饵料味型,它们对于这种味型的饵料警惕心较差。

鱼儿在野外生存,都有自己的生存技巧,特别是大个体鱼类,它们能长这么大不聪明的话早就被下锅了,它们对于经常能够吃到的味道警惕心较差,对于没吃过的饵料警惕心强,这也是钓鱼中强调“浓诱淡钓”的原因。

四、环境不同鱼儿脱钩后吃钩时间长短不同

生长环境的不同,直接关系到鱼儿脱钩后会不会开口,环境不同鱼儿获得食物的多少不同,吃不到食物的时候即使它们知道危险,还是会开口吃饵。

1、黑坑

有钓友会说,为什么黑坑鱼儿被钓放以后还会吃饵?这是因为黑坑内只有水没有食物,鱼儿都被饿坏了,不吃饵怎么办?虽说有些鱼类嘴上有很多伤口,有些甚至嘴部红肿,但是不吃没办法,因为饿,只是吃饵的时候比较精明,会出现吞吐甚至涮饵的状态,这也是鱼类的聪明之处。

2、养殖塘

养殖塘鱼类开不开口就在于饵料,假如你用的饵料和平时投喂的饲料味型相差很大,那么鱼类会不会开口就难说,这就是所谓的“偏口”。

这方面光头深有体会,光头在一个亲戚家的养殖塘钓鱼,用的饵料和投喂的饵料相差很大,鱼儿也会吃饵但是上鱼速度很慢,只要用投喂的饲料钓鱼,都是双钩上鱼。所以说鱼类的偏口程度,对于自己平时吃的饵料熟悉程度,直接影响中鱼率。

2、野外

野外食物比较稀少,食物匮乏鱼类脱钩后吃钩的几率很大。如果所用的饵料味型鱼类比较喜欢,或者贴近鱼类平时吃到的味型,那么鱼类在次吃钩的几率就会大大缩短,它们对于平时吃到的味型戒心很小。

鱼类脱钩后会不会吃钩,饵料味型的适口程度占了大多数,饵料味型刚好是鱼儿爱吃的味型,或者饵料味型贴近自然,那么鱼类脱钩后在次吃钩的几率很大,如果饵料的味型过大,或者不是鱼类喜欢的味型,脱钩后在次吃饵的几率也就减少了。

综合:鱼类很聪明,记忆力很好,脱钩后不会轻易吃钩,但是野外生存比较难,食物的多少和食物是否对口味,直接关系到鱼类会不会开口觅食,比如:

①、野外食物稀少,鱼儿可食的食物比较少,脱钩后会在短时间内吃饵。

②、野外食物多,鱼儿能够吃饱肚子,脱钩后短时间很难吃饵。

③、食物贴近自然的程度,食物贴近自然,鱼类对这种食物防备心理差,吃饵的几率增加。

④、食物贴近鱼类的口味,鱼儿喜欢吃,开口吃饵的机会增加。

鱼类在野外生存,获得食物来源的机会并不多,野外生存环境恶劣。鱼儿经常饿肚子,有时候碰到钓友美味的饵料,也会开口吃饵,并不是鱼儿是傻子,它们聪明,虽说吃饵的时候吞吐、涮饵等“机关算尽”,但是最终也没能逃脱96KaiFa源码的陷阱,真正是“人为财死、鱼为食亡”。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