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钓钓法中,有一种专门用来打浮的钓法,当然,这样的说法倒也不精确,严格来说,应该是底层鱼不在水底,我们为了应对这种鱼情,专门衍生出来的钓法;
这种钓法,利用钩饵落底之前,被浮漂的浮力牵引,所以会呈钟摆状,从水面到到水底摆动,利用这种摆动的行程,引诱鱼群抢食,我们管这种的钓法,叫做打行程钓法;
打行程钓法,是台钓中,比较少有的进攻性钓法,它一改钓鱼以守为主的思路,主动的将饵料利用铅坠的摆动,一方面利用动态效果吸引鱼群抢食,一方面摆动的钩饵,能全水层雾化、吸引鱼群;
要说其核心技巧倒也没有多复杂,不过就是尽可能延长钩饵和铅坠之间的距离,间距越长,摆幅越大,钩饵落底花费的时间越久,打行程的效果就越好,比较常见的手段,有这么几种:
•1、加长子线
•2、打飞铅
•3、换长尾浮漂
•4、减轻饵料比重
以上这几种方法,都是我们常用于打行程的手段,但是,这几种手段,效果却不尽相同,所以在使用时,要根据鱼情,区别对待;
一、鱼不开口,寻找鱼口时,减轻饵料比重为主
当我们在夏季作钓,因为天气闷热,鱼群不在水底,甚至小鱼闹窝也比较少,这个时候就要确定一下,到底是因为鱼群不在水底导致的没口,还是因为天热,压根就没有鱼口;
我们饵料味型保持不变,减轻饵料比重,或者加轻麸,或者加雪花粉,亦或者改搓饵为拉饵,这样铅坠不变,饵团体积不变,饵料比重减轻了,这就等同于饵料落底时间延长了;
同时,因为饵料添加了轻麸、雪花粉,雾化、脱落的速度也更快,虽然会增加小鱼闹窝的几率,至少我们试出了鱼口;
注:这种方法,如果本身就有小鱼闹窝,就不太适合了;
二、截口频繁却总空竿,加长子线效果才最好
如果我们正钓的时候,钩饵不能落底,小鱼闹窝比较频繁不说,有明显的顿口、黑漂,提竿却总是空竿居多,这个时候,多半是因为进窝鱼截口;
而且子线较短,就算抢食的鱼群造成了顿口、黑漂,中钩鱼吞了钩饵,入嘴也没有多深,简单点说,子线太短,导致讯号太过于灵敏了;
这个时候,我们改用长子线,因为子线长了,再产生的顿口、黑漂讯号,必然就会是实口居多,可能中钩频次会少一些,但是实口中钩率会高很多;
三、鱼层离底不太多,但是又不固定在某一个水层,用打飞铅效果最好
淡水鱼鱼,有的是群栖,有的则喜欢单独游曳,所以当鱼群离底,不在底层时,群栖鱼,会相对固定在一个水层,独居鱼种,就不一定固定在某一个鱼层;
如果固定在某一个水层,我们不一定要打行程,可以钓离底来找鱼层,可是如果确定不了鱼层,那为了保证中钩率,最节省效率的办法,就是打飞铅;
调整铅坠到漂座之间的距离,造成事实上铅坠到钩饵的距离延长,这种调整,可以全水层适用,如果鱼群离底距离不算太大,也就是离水底30~40厘米左右,铅坠略往上调即可;
如果鱼群在半水左右,铅坠则调整到水线的三分之一到一半距离,如果全水层都有鱼口,那就将铅坠调整到漂座附近即可;当然,这种调整并不固定,完全根据鱼口灵活改变;
四、有走水,无鱼口,换大吃铅长尾浮漂找鱼口
打行程,理论上来说,浮漂的吃铅越大,钩饵落底的摆幅就越大,但是,如果在走水、风浪较大,且鱼口也不好,又或者是截口比较多的时候;
用减轻比重、加长子线、打飞铅,结果只会导致走水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用长尾浮漂,浮漂的漂尾越长,在水中受到的阻力越大;
而浮漂的漂脚越长,翻身速度越慢,这就变相的延长了钩饵落底的时间,这样就既能保证钓组不因为走水,被水流冲刷迁移,又能保证钩饵落底行程诱鱼;
总结:
打行程这种钓法,究其原理而言,并不复杂,但是,想要用好,用到位,必须要集合鱼情、水情,同时需要注意这么几点:
•1、打行程是非常注重抛竿频率的,只有频率稳定,钩饵溶散、雾化区域才能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才能留住被吸引的鱼群;
•2、打行程钓法,很难持续很久,往往鱼口稍微缓停,就要重新调整,饵调整手段,不拘泥,不死板,以上四种可以组合使用;
•3、钓无定律,但是吃铅是固定的,所以钩饵落底的时间、摆幅,这些是固定的,只有掌握这些固定的规律,我们使用打行程的效果才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