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野钓的八不与八防遛鱼技巧

遛鱼,是一项比较难以生动描述和掌握自如的垂钓技术。

根据经验教训,可以把遛大鱼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归纳为下述“八不、八防”八个方面,叙述的前后顺序,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也大体上是遛鱼全过程的前后顺序,仅供钓友们在实际遛鱼过程中参考、借鉴:

一、不要猛烈刺鱼,防止大鱼跳水

大鱼中钩之初,在尚未感到十分疼痛,或者在没有感受到有一股大的拉力已经明显牵制它的正常行动时,大多都会依然保持着它的悠然姿态,一般并不立即拼命逃窜。当鱼钩刺入体内产生痛感,或者当它感到鱼线那难以轻易摆脱的阻碍时,就会不顾一切地玩命逃窜,以求摆脱疼痛和解脱束缚。

而造成大鱼立即产生剧烈痛感的主要原因,就是许多钓友最先采取的大力扬竿、猛烈刺鱼,以求把鱼钩扎深扎透扎牢靠的剧烈动作造成的。其实,这个动作并非必要。手竿垂钓,只要凭借竿体的柔韧性能,就完全可以带住大鱼;

海竿垂钓,在中鱼之初,依靠竿体的强度和大铅坠的作用,加上大鱼本身的体重与反作用力,其中钩的部位和力度早已顷刻间定型。这时,再去加力扬竿,实属多余。这不仅对加大鱼钩的深度毫无补益,而且还会因此而在鱼钩已经开始承受巨大拉力并且很可能已经接近强度极限的情况下,要么拉断鱼钩,要么拉断鱼线的薄弱环节。

实际垂钓活动中,大鲤鱼因此而跳出水面的现象常见,大草鱼划出水面的事情也遇到过。1998年的一次垂钓中,一条大鲤鱼中钩以后,竟然正对着我而来地连续跳出水面三次。最后落下时,与我相距已不足十五米,而且鱼钩挂在唇边已经只有薄薄的一小块肉了,眼瞅着马上就要豁了,十分危险!

二、不要连续刺鱼,防止大鱼豁嘴

大鱼中钩以后,我们根本不知道鱼钩扎入的部位在那里,也无从知晓是否扎在上唇、下唇这些牢靠的地方,亦或是扎在鱼唇左右两侧的软薄之处,或者是扎在整个嘴唇硬度、韧性不高的边沿之处。

有的钓友不管三七二十一,起鱼竿就是发力扬竿,而且在扬竿刺鱼时,唯恐一次不够把握,而是连续两次甚至三次地重复刺鱼动作,这就会使那种果然是扎在鱼唇左右两侧或者是扎在鱼唇边沿上的鱼钩把鱼唇直接拉豁。

即使当时未能拉豁鱼唇,也会使鱼钩、鱼线的瞬间承受力加大数倍,使得折钩、直钩、断线的可能性迅速增大。所以,一般不要大力扬竿刺鱼,只要使鱼线能够松紧适度地把大鱼带住,即可进入下一个遛鱼程序。

三、不要绷紧钓线,防止大鱼撞岸

大鱼中钩以后的窜逃方向,除了与大鱼的生理特性、生活环境、水里地形地貌密切相关以外,也与鱼线的牵拉方向直接相关。大鱼在本能地立即向自感安全程度最高的深水区域窜逃的努力被强力阻隔之后,另一个必然的选择,就是调转方向,冲向岸边。

这不仅是大鱼企图到岸边寻求摆脱的本能行径,也与钓线的绷紧程度直接相关。有的钓友凭着大钩粗线的“绝对”把握,或者不知道,或者不在乎,根本不把大鱼中钩以后连续的后续行为放在眼里,始终用力绷紧钓线、有的甚至生拉硬拽,把大鱼逼得只好顺势快速撞向岸边。

撞岸跑鱼的情况很多,必须千万小心注意。其实,只要把鱼线适度拉紧,密切注意大鱼的动态,遵循“鱼进我退,鱼跑我跟,鱼住我扰,鱼疲我收”的十六字遛大鱼箴言而随机应变,大鱼就会自然地在钓者牢牢的掌控之中。

四、不要放任自流,防止大鱼寻障

逃命、求生的本能,必然使大鱼挖空心思地力图摆脱困境,寻找水底各种障碍物帮助解脱就是其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大鱼中钩以后,有的钓友怀疑甚至担心鱼线鱼钩的承受能力,而是采取另一种与用力绷紧鱼线的做法相反的错误动作,不敢适度拉紧鱼线,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抱着大鱼到时候就会自然疲劳翻白的美好愿望。

不敢适度地、灵活地进行技术动作,这就给大鱼提供了一个很轻松地就能够窜到有岩石、大石块、树根儿、树枝儿等障碍物的地方的方便,给遛鱼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旦大鱼进入这样有利的逃生环境,再采取补救措施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必然是大鱼大多脱险逃命而去。

五、不要拧紧曳力,防止大鱼反冲

各种大鱼在中钩以后,都有回身高速反冲的动作,使96KaiFa源码往往措手不及,失去控制。海竿、两用竿尤其是海竿竿体的较高的硬度,使缓解这种冲击的能力变得非常弱小,这就使得钓者在这样的突发情况面前显得非常被动。

所以,使用海竿、两用竿垂钓时的第一安排,就是在钓组进入钓点并紧线、架竿以后,根据钓组各个环节的实际承受能力,取其中高程度的拉力强度而把曳力器调整好,为大鱼上钩事先做好准备。

果真遇到大鱼时,第一反应就是要把曳力旋钮再度适度打开,进一步放松曳力但不要完全放松,凭借鱼线轮曳力器的收放线功能与大鱼进行持久战。在判断出大鱼即将要发起下一波猛烈的反冲行动时,就要毫不犹豫地彻底打开曳力,只用持竿手的食指轻轻靠在绕线杯体上,以食指的适度压力来调节放线的力度与速度,防止大鱼突然发起的回身反冲行为把鱼钩鱼线猛然拽断。

一旦大鱼因疲劳而出现减缓速度、降低力度甚至出现短暂的停顿歇息情况,就要快速适度旋紧曳力并快速摇轮收线,直到把鱼线收到适度的拉紧度为止,然后再次打开曳力,预防大鱼的下一次高速逃窜。只要大鱼这种猛力冲逃的行为接连不止,钓者这样的收放线和旋紧、旋松曳力的行为就要循环往复不止,直至大鱼真正翻白时,方告基本结束。

六、不要急于观看,防止大鱼扎头

大鱼中钩,出于好奇和囿于周围围观钓友们的热情和要求,在急躁的情绪和热烈的氛围的感染下,钓者多半急于要知道是条什么鱼、多大的鱼,在尚未把鱼遛到火候的时候,就非得急于要把鱼头提出水面看个究竟不可,也是一大错误行为。

因为,大鱼本身的重力和运动的力量都是向下或者与钓者截然相反的,你硬要把它提出水面,必然使劲上挑、近拉,意图把大鱼尽快弄得因为缺氧而昏昏欲睡、肢体无力,这大多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效果可能截然相反。

此时的大鱼,虽然已经显现疲惫力乏状态,但在短暂的缓解歇息后,还具有很大的瞬间冲力。而且,大鱼也是不会驯服地听之任之来到水面任你品头论足的,受它的安全意识使然,必然尽力向水下扎头。如果此时正好你在向上拉它,必然二力背反,对鱼线鱼钩的破坏力成倍增加,极有可能钩折线断立即失鱼,捶胸顿足都来不及。

七、不要强行呛鱼,防止大鱼掉线

与急于观看大鱼的行径极其相似的就是所谓的“呛鱼”行为,只是目的不同罢了。其理论根据没错,绝大多数鱼类都是生活在水中的、靠鳃“呼吸”的、依靠吸收水体中的液态氧生存的动物,只要把它的头部提离水体,它就不能在空气中得到氧而无法呼吸和补充体力,会因为缺氧而丧失逃窜的体能。

但实际作起来却是行不通的。首先,既然已经可以任由钓者把大鱼的头颅提上提下了,说明大鱼已经是能量耗尽、任人宰割了,还用得着再去这般画蛇添足吗?直接下抄网抄鱼不就得了?这是一个必须的行为过程,还是作秀似的程序表演?

其次,大鱼必然较重甚至很重,即使有水的浮力帮助托着鱼体,也不会这般轻易说上就上、说下就下的被钓者轻易呛来呛去,更何况它也决不会这般的驯服地任人摆布,其挣扎是随时随地和当然的。

第三,即使可以这般任人摆布了,那么,在呛上呛下的时候,大鱼依靠自身的重量加上钓者的拉力,还很有可能会使钓组的薄弱环节出现突发问题,随时都可能造成断钩断线情况的出现。

事实上,只有小鱼才能任我“呛”着玩,对大鱼是很难作的,这本来就是一个得不偿失的行为。所以,大可不必信奉与硬要模仿这种华而不实的行径,免得成为这种理论与行径的实验品与牺牲品。但凡老到的钓手,都根本不会去做这么愚蠢的事情。

八、不要放松警惕,防止大鱼甩头

即使到了你认为的好像大鱼筋疲力尽,已经无力地浮在水面之上顾顾蛹蛹无力窜逃的时候,也不要麻痹大意而放松警惕。无力可以缓力,不动不是无动,它还是在抓紧时间积蓄力量,司机逃窜。由于毕竟体力消耗很大,在此时的最经常遇到的大鱼孤注一掷的招数,就是把攒起来的所有力气,都用在突然向外摆头上,力图挣断嘴上的鱼线。

而往往在这个时候,经过长时间的奔波劳作,钓者已经也是身心疲惫,两腿瘫软,手足无力,而且自认为大功告成之时,对大鱼的“蓦然回首”这最后一招,既毫无提防,又不知所措,往往是大鱼逃过鬼门关的最后机会。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