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传统钓而言,台钓具有某些优势,比如高度灵敏、边钓边诱、聚鱼持久等。所以一般而言,采用看上来台钓会比传统钓的鱼获更丰。基于台钓的优势,眼下越来越多的钓友选择了台钓法。不过,让人稍稍有遗憾的是一些钓友或许是太多迷信台钓了,似乎忘了传统钓的存在,台钓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这无疑是一种极端,也是一种偏见。因为不同的钓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与适应性,因此,很难简单与绝对地说哪种钓法更好。有鉴于此,对于我们到底选择什么样的钓法,要综合考虑季节,鱼情等情况,而不宜偏信偏废。
事实上相对于台钓,传统钓其实也有自身的某些优势,比如说,钓线不容易出现缠绕现象,在钓边、钓浅的时候更加方便等等。
鱼谚有“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阳”的说法。其中的“春钓滩”说的是在春天,鱼儿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眠,体内脂肪消耗殆尽,亟需补充各种营养,因而喜欢游往近岸的浅水区寻找各类食物,所以,这个时候选择钓边,往往有不错的鱼获。但近岸区的水一般而言很浅,台钓很难发挥其优势,所以,这个时候传统钓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对于传统钓来说,即便是只有22-30厘米的水深,可以照样垂钓;但对台钓来说,就有些为难了——台钓使用的立漂的长度就有30厘米上下,这让人如何下竿?
我在5年前改用了台钓法之后,就几乎废了传统钓。然而,今年初春的一段时间,我的钓获不佳。有一次出钓,我发现资深钓友老陈居然返璞归真地用起了传统钓,开始有些奇怪;再注意他钓的水的深度、他的钓获,我明白了:他这是根据春天的鱼情作出的针对性的调整,所以,也难怪他总是能比我以及其他依然采取台钓的钓友们鱼获更好。
我据此也作出了主动、积极的调整。前不久的一天,多云,风力3-4级,风向东北,温度18℃,是一个钓鱼难得的好天气。这天下午,我选择了一口鱼塘的南岸近岸处下竿。我选用的钓竿是3.6米,钓线更是只有3米长,钓线为0.8米的线径,钓钩为特小号,浮漂使用的是传统的七星漂。我钓的水深大约在40厘米上下,距离岸边大约2米远。开始的时候,我用是红虫饵,但因为小杂鱼闹窝,所以,很快改用饵料。在抬竿间隔的时间上,我采取了类似台钓的方法,即不论有口没口,间隔30或40秒抬竿一次的策略。结果,在短短的2个小时里,钓得2两上下的鲫鱼12尾。这是我在这口鱼塘这个春天钓获最好的一次。
为什么我这次会有不错的鱼获?我以为就与发挥了传统钓近岸钓的优势,以及试钓过程中,又吸收了台钓的某些优势有关:我装钩的饵料调制得相当松软,鱼儿更容易入口,同时频繁地提竿不只增加了中鱼的几率,也让从钩子上掉下来的饵料相当于不断地在往窝子里补窝——这是有意借鉴台钓的钓法。
不同的钓法有不同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有不同的适应性。对于我们钓友来说,习惯采用哪种钓法之后,一般很少会改用其他钓法。然而,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鱼塘或者水域,鱼情是不尽相同的,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为合适的钓法,方才可能获得理想的鱼获。机械地、一成不变地采用某种钓法,是缺乏机智与适应的反映,也不利于我们更好地鱼乐。因此,作为钓友,平时我们不妨准备两种钓具,以便根据需要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