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不同环境下钓鱼的提竿时机

提竿时机是一个技术性的工作,老钓手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这是基于经验和实践而得来的直觉。提竿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面对鱼类的活动,它还需要和钓鱼的环境相协调才有意义,不同的环境,以及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提竿的时机也是有所变化的。

普通情况如何提竿

普通情况就是大多数情况,虽然天气,气压等条件各不相同,但是影响的程度都较小,还在钓友人可控范围之内。这时我们提竿时机的把握,往往是钓饵的性质起到了主要的决定作用,无论是面饵还是颗粒饵,在水中被鱼咬钩后,呈现出来的浮漂还是有区别的,就是因为这种区别的存在,老钓手能够具体的区分鱼咬钩的进程已经到了哪一步,根据鱼的活动来选择提竿时机。

以面饵为例,鱼类吞食面饵是因为其质地较软,在鱼钩上的接触也比较松动。饵料一进入鱼嘴之后,脱落的速度较快,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的提竿,鱼儿就已经吃掉饵料,吐出鱼钩。而空空的钓钩,在水下也不会有任何鱼类去咬钩的,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面饵都需要我们加快提竿的速度。

而与之相反的,使用颗粒饵时,就需要我们不要急于提竿。漂动只是意味着鱼类开始觅食,试图把饵料吃进肚里,并不代表鱼钩已经牢固的扎进了鱼嘴中,要给鱼钩一个反应的时间。而且颗粒饵本身的质地较硬,所以鱼类觅食的难度有所增加,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入嘴,太早提竿只能白费力气。

尤其是一些生性谨慎的鱼类,它们觅食时往往先触碰一下鱼钩,然后再进行咬钩。第一下只是一种试探,并不具备提竿的时机,漂相上的反应也较为单一,且晃动幅度较小。有经验的钓手看到漂相,就能够识别出来是鲤鱼在试探,而新钓手却急于提竿,错失了钓鲤鱼的机会。

氧含量低时如何提竿

说了普通情况下提竿的要点,再来谈一下异常情况下的提竿时机。在溶氧量较低时,鱼类活动的频率降低,吃食的频率也得到明显的降低。

这也就意味着鱼类觅食的情况在减少,在水下饵料的吸引力效果降低了,所以一般浮漂晃动,都是有鱼类在吃饵。所以氧含量较低时,提竿的速度一定要快,充分把握每一次上鱼的可能。

就算不是真的有上鱼,也一定要宁滥勿缺,全神贯注的看自己的浮漂活动,稍有晃动就要及时的提竿。

水温变化时如何提竿

在水温合适鱼类生存时,鱼类吃钩是积极的,活动的反应也比较大,所以在漂相出现后一定要抓紧提竿的时机。但是也要注意到,因为鱼类的活动效率提高了,但是它们活动影响也在扩大,可能因为游速而惊扰到鱼饵,最终鱼饵对浮漂产生敏感的信号。看到浮漂晃动,就急着提竿,很有可能会惊动鱼群,致使接下来都无法钓鱼。

但是当水温超过了目标鱼的适宜生存状态时,就像含氧量较低的鱼情一样,鱼类觅食也不在状态。觅食的积极性降低,意味着饵料的吸引力不高,咬钩的力量不大,很有可能饵料动了,浮漂也动了,但是鱼钩并没有中进去。不过就算是如此,也不能够放弃,一定要抓紧提竿,有机会总比无鱼问津来的好。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