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界中有一句俗话:“浮漂是96KaiFa源码的眼睛”,不管在什么地方垂钓,只要能用到浮漂,那么钓鱼就要以漂为准,大鱼对漂要求较低,差一两目无所谓,但钓小鱼的时候,浮漂的要求就比大鱼高多了。比如鲫鱼,是自然环境中数量较大的一种鱼类,而且鲫鱼还是跟随环境变化产生变化的一种淡水鱼,因此不管是野钓、塘钓、竞技钓都以鲫鱼为主。下面笔者就以鲫鱼为例来说说,钓鲫鱼的线组浮漂选择及调钓技巧。
一、钓鲫鱼的线组
首先鲫鱼的线组,常规情况小鲫鱼冬天0.4主线0.2子线,夏天0.8主线0.4子线,大鲫鱼冬天0.8主线0.4子线,夏天1.0主线0.6子线,0.6子线是可以飞8两大鲫鱼的哦,鲫鱼钓好了会越钓越多,速度才是第一,有时候真的是你有多快鱼就有多快,所以建议使用无倒刺的袖钩,袖钩里边,白袖,黑袖是比较硬的,赤袖(红色的,也叫红袖)蓝袖,金袖都比较软,钩子的大小,钩门宽度冬天是鱼嘴宽度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夏天可以加大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太小了刺不穿鱼嘴容易跑鱼,太大了则出不进去空竿多。
子线长度要看具体情况,子线长了线就软,就像是一根20米的钢筋,稍微动一下就弯了;同样大小的钢筋,10公分长的,你掰不动,很硬,子线硬了档口,鱼不容易吃进去,软了则轻轻一吸就进嘴了,多少为合适,捏着子线从8字结到钩子方向的三分之二的位置,钩子是自然下垂的,这个子线就不会档口,子线长了行程长,就是饵下沉摆动幅度大,利于鱼接口,但是信号没有短子线灵,如果是2米长的子线,这鱼要是轻轻吃下去带着不动了,漂半天没信号,但是10公分长的子线,鱼动一下漂就会有信号,就是如此道理,还有就是子线长了拉力大,短了拉力小,线组大概就这些。
二、钓鲫鱼的浮漂选择
再来说浮漂,浮漂的材料目前有巴尔杉木,芦苇,孔雀羽,纳米四种,这四个里边又分好多,比如芦苇的有带壳芦苇,去壳芦苇,碳化芦苇等,形状有长脚长尾,长脚短尾,紧收肩,细长身等等还多,每个形状的漂都有其不同的用处,这些就不说了。
鲫鱼的漂,小鲫鱼应该选择吃铅量0.7-1.2克之间的,大鲫鱼1.0-1.8克之间的,具体要看你用多长竿子,容易抛为准,一个能用的鲫鱼漂,一个拉饵可以压下去3-5目,如果你的漂两个饵压一两目,很明显你选漂不对。
三、调漂找底
现在说调漂找底,新手经常很纠结,甚至纠结几个月一年的甚至更长时间的问题:
(1)调漂
A来到一个陌生的水域,你不知道这里水有多深,先来粗略找底,卷上铅皮,挂上子线,把漂拉到距离铅皮座一个漂子长度,保证提起来的时候漂尾和子线不打架,卷的铅皮要能把漂压黑,但是不能咕咚一下就没了。
咕咚一下没了,这铅皮肯定在漂的正前方,和漂不是垂直的了,要缓慢下沉直到漂没有了,这个铅皮大小就合适了,看不到漂了,把漂往上拉,一直拉到露出水面1目左右为准,这时候你的铅皮是在底的,水线(就是漂和8字环中间的主线)基本上垂直的了。
B现在把漂往下拉,拉的距离是要大于你的子线长度加上漂的长度总和的15公分(这样做是为了秤饵的时候把饵料下沉过程中的雾化算进去,后边会说到)这时候漂又不见了,开始剪铅皮,假设要调7目,那么就剪刀漂露出水面7目为准,这个时候铅皮和子线都离底了,离底大概就是第一步说的15公分加上6目的距离(粗略找底时候是1目,调的7,漂高出来6目距离)。
(2)找底
下边说两种找底方法:
A现在挂上两个饵,用拉饵钓就挂拉饵,用搓饵钓就挂搓饵,扔下去看这两个饵把漂压下去了多少,假设压下了6目,剩余1目了,那么你的一个饵就是重3目,这时候两个饵肯定都在半水,那么你就把漂往上拉。
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漂大于1目的时候,下钩就触底了,钩子触底会减少或者失去对漂的拉力,所以漂会高出来,这时候子线的状态就是长的一根钩触底,短的一根悬浮,这个钩子距离水底的距离就是你的钩距,这是两个饵把漂压不黑的情况。
B如果挂了两个饵,漂没了,提上来,挂上一个饵,扔下去看单饵重,假设单饵压下去了5目,剩余2目,你的单饵比重就是5目,现在挂上两个饵,漂没了,你就要考虑调的更高些或者减轻饵比重了。
当然也可以这样钓,就是把漂拉的漏出来两三目就行,这时候子线在水底是承人字型,长子线斜拖,短子线触底,调漂就完成了,这是两种情况的最灵状态,一半都是从灵往钝钓的。
四、调钓的灵与钝
什么是灵,什么是钝,国家一级大师邓刚和化绍新有截然不同的说法,一个说调低钓低灵,一个说调高钓低灵,都是大师,到底谁对呢,于是糊涂了,我个人觉得调钓能最大化体现实口同时信号最多就是灵,两位大师说的其实都没错。
调高钓低灵说的是浮漂浮力调的大,线拉的笔直,下边动多少上边就动多少,指的出信号灵敏,调低钓低说的是浮漂对饵的拉力小了,鱼吃起来就省劲了,对鱼来说视为灵,正如百度图解的调漂图或者网站论坛里的调漂文章(调漂的技巧运用),甚至是李保安的调漂视频,他们都没用说饵比重的问题,越过了秤饵重这一步没有说,所以越看越糊涂,其实就是很简单的加减法,前边说的这是忽略了子线支撑力和水线张力的情况,如果加上这两个因素,钩子的状态会有微变,咱不是牛顿,无视这个吧。
先从你找底以后最灵的位置钓,咱把什么杂鱼闹,走水之类的客观因素忽略掉,就说这个钓点全是目标鱼,正常大概有这么些情况。
鲫鱼吃饵有个习惯,就是在你调钓正常,鱼情正常的时候,吃下去以后会原地不动,抬头两三公分然后又不动了,漂像就是下顿,然后很稳的上浮,结合这个,看下边的:
(1)有明显的下顿(下顿就是瞬间加速然后骤停的过程),但是起竿没鱼,那是钓的太灵了,就是漂对饵拉力太大,拉的笔直,鱼吃起来要克服浮漂很大的拉力,没吃进去,这时候你就把漂往上拉,让拉力变小一些,每次1目,一直试到有口有鱼为止。
(2)有下顿也有顶漂,起竿的时候鱼在水里一翻身就跑了,这是为啥呢,是因为鱼钩挂在鱼的嘴角或者下嘴唇了,咱们的子线,线个钩柄是一直线,这个直线为中心轴,钩尖这边肯定重些,加上饵也在钩尖这边,如果钓的太钝了,子线会弯曲,钩子在躺下的时候就会被饵压的旋转,最后就是钩尖朝下钩柄在上趴着的(手伸直作菜刀状,大拇指就是钩柄,小拇指是钩尖,钩子就是这样趴着的),或者钩尖和钩柄在同一平面(收伸直平方在桌子上,大拇指是钩柄,小拇指是钩尖),这样的钩子状态,鱼吃下去以后扎的就是下嘴唇或者嘴角,鱼在水里感觉疼了,会左右摇头挣扎就会脱钩,如果是扎在上嘴唇,你是往上提的,他再摇头也脱不了,这个就是说脱钩基本是跟钩子有没有倒刺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这时候把漂往下拉,钓灵些,让漂钩子拉的竖起来就对了,上的前几条鱼不要急着进护,看鱼钩在鱼嘴上的位置就能大概判断灵和钝口。
(3)拉了以后,确定钩子竖起来了,还是上顶多,基本就是鱼上浮了,鱼是头向下尾巴向上吃饵的,这时候吸一下,饵基本是垂直向上起来了,漂失去了拉力,上浮,考虑打行程,到底前的接口吧。
总结:
会钓鱼的人,能从漂像看出吃饵的鱼种甚至大小,能从调目钓目一眼看出钩子在水里的状态,比如野钓的时候,水底不平,本来双饵一拖一触,漂是2目,打下顿就很好,下一竿扔下去地方变了是7目,这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下顿了,子线弯曲钩子躺下了,应该注意打顶漂了,下顿几率不大,这就是变化。
有人说我两一样的线组,一样的饵,戳一个窝子,人家调4钓2连拔,我咋就没口呢,很肯定的是你两漂吃铅量不一样,饵的大小也不一样,都是调4钓2,但是钩子触底状态不同,口好的时候不要紧,口差的时候区别就很明显了,就是一点点的区别就能导致渔获相差甚远,调漂其实说白了就是通过漂去控制钩子在水里的状态,这是钓鱼最基础的东西,大概说完了,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大师可不要骂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