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底——在垂钓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所以说它重要,就是因为底找的好坏也是决定鱼获多少的关键所在。如何找底的文章已经枚不胜举,也各有千秋。而许多钓友在实际垂钓过程中,不论用何种方法找的底,对于是否找到了“实底”却很少探究。殊不知底找的好坏却逐渐成为钓友们在实际垂钓过程中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下面我就找底时易出现的状况谈一些浅见,权当一个善意的提示吧。不足、谬论之处还望钓友们斧正一二。找底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离底和过底。
现实中大部分钓友钓鱼找底用钓饵找就完全可以做到,无需橡皮泥等烦琐的东西去找底,那样比较麻烦又费时间,有点儿多此一举.对于这种观点用一两句话还真难说清,.关键是要分析用饵代坠“找底”的方法其利、弊各占几成/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是适用于少数人还是适用于多数人。
如果是一位钓技已修炼到炉火纯青的高手用钓饵找底,那当然是易如反掌之事。用饵找底,还可以边找底边打窝子,真可谓一箭双雕,所以他们对用橡皮泥球找底的方法,可以不屑一顾。对他们而言,别说用饵找底了,就是用空钩同样也能找到底,而且可以做到丝毫不差.并且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挥洒自如,那是因为他们的功力使他们已无需再为找底而操心劳神——他们早就把底装在了心中。对初学钓鱼的钓友而言,特别是一心要学钓鲫鱼的钓友,学会用小橡皮泥粒找底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看似笨拙的找底方法,其实是最实用的,可以为新手省去很多因为看不见水下的变化而产生的麻烦,使学习的过程能建立在正确的基础——找底无误之上/因为钓鲫鱼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底钓。底钓、底钓,如果连底都找不好,从何而钓呢!?有些钓友往往只会在浮标上大做文章,侃侃而谈.但却在找底上一两句话就随意带过,原因就是他们小看了找底的重要性,压根没在意过.所以也没什么观点可谈.
做为钓鲫鱼爱好者,如果找底这门功夫学不好,想把复杂多变的浮标语言看懂了,是十分困难的。正确判断浮标语言的前题,是必须知道双钩及子线在水下的状态,最起码要知道是单钩到底,还是双钩到底,子线是弯曲的还是直的,否则无法分清有效鱼讯和无效鱼讯之间的区别,也就搞不懂同样的浮标语言,中鱼和不中鱼的原因,只能是蒙着钓。而蒙着钓,因得不到正确答案和经验积累,钓技是很难得到提高的。有些初学钓鱼的钓友,由于不懂得正确找底的用意和重要性,无形中忽略了找底这门基本功,图省事用钓饵找底,总是钓不好底,就属于这类原因所至。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钓友可能和我一样,在比赛中很紧张,而慌张失神没有确切找到底而盲目的担心时间和鱼获一直盲目的钓.而在比赛结束休息时候才着急的找底,头脑清醒下来后当真正找到底时,才恍然大悟而又后悔不已,要么就是"钓毛毛阿,离底还8丈远"要么就是"早都过底8百米了,浮标还怎么灵敏"当然这类事也不光是初学者犯错的特权,往往也有高手深陷之内.所以说宁可在比赛中多花5分钟也要找到底.并且找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嘛那么,具体到用钓饵找底,都有哪些弊病了,首先,钓饵入水后可能脱落、会溶散、会被鱼吃掉,,尤其是有麻鱼(虽然闻其名不知其样,但感觉和白条一样.而你又看不见发生的这些变化,这样就无法保证找到的底是否准确,因为这种找底的方法,是建立在饵入水后不发生变化这一假设之上的。
另外,在经过多次测试才能定位的找底过程中,我们无法保证每次挂到钩上的钓饵重量、体积都相同,因重量、体积不同,也会影响测底的准确性。而用事先做好的橡皮泥粒找底,从头挂到尾,只要中途不更换,它的重量和体积是不会改变的,而且可以避免溶散脱落,被鱼吃掉等麻烦。如果中途发生了脱落,钩一出水面即可知道,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浮标和不同的找底要求,用手捏出各种大小不同的橡皮泥粒,使用时对号入座十分方便。既使用一粒橡皮泥粒也很方便,因为它的自重,是可以随意加减的.
如今,看钓鱼书中介绍有不少竞技钓手也喜欢用橡皮泥粒找底。他们在比赛中宁肯多花点时间,也要把底找准了。可想而知这种找底方法是有其一定道理的。这里要再次强调一下:半水空钩调标之后,一定要先称一下用于找底的橡皮泥粒的自重,而且找上钩底(既双钩到底)和下钩底(既上钩离底,下钩到底),所用的橡皮泥粒的自重是有所不同的。用下钩找底时,最好是浮标在半水状态时,橡皮泥粒的重量让浮标下沉一至两目,大于两目,底可能找不准。用上钩找底时,橡皮泥粒的自重应该在两目重基础之上再加上一个钩子的重量。如果钩子很轻,不到浮标的半目重,可以忽略不计
举例说明此重要性:如果你是用一个自重为三目以上的钩钓大型鱼,当你半水调标四目后,用重两目的橡皮泥粒找上钩底时,当下钩触底后(钩的自重被地面承受)浮标就可能升到四目以上,让你误以为上钩已到底,其实此时上钩并未到底。用橡皮泥粒找底,是一种比较方便可靠的方法,实际上也是最节省时间的找底方法。俗话说的好:一步找底到位,免得一天受累。但愿大家都能认认真真找底,轻轻松松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