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钓友主张在家里“调标筒”中提前调好标,到现场后可以节省时间,不无道理。有钓友介绍用废旧日光灯管或手竿塑料包装盒等很细的管材自制“调标筒”,俺有点不同看法说说。
“调标筒”我也早用过:传统钓时用“调标筒”的目的--基本是在家里调好配铅(甚至精心修饰铅坠及钓组调至“平水”),到现场后不再校对就马上用了。…接触悬坠钓后,这种提前准备工作不能再做了!原因是悬坠钓的浮标自身特性,钓组调钓灵敏度及实战灵敏度基本都是个变数,提前“准备”意义不大!…现在我用的“调标筒”是直径25CM*1M高的钓具产品,主要用途是:观察新浮标吃水性、观察调钓钩饵状态、试验饵料性状、秤量钩重等;而不是在家里提前调标。因为:现场的水密度(比重)、水温、水深等都是影响精确调标的重要因素。
1.浮标吃水性干扰预防
任何浮标都有程度不同的吃水性,为避免遗憾,我习惯头天晚上提前把要带的几支浮标倒装进自制的25MM直径有机玻璃标筒内加水密封,以保证浮标“提前吃饱”,这样就不至于在钓鱼过程中有过多的调目改变而影响实钓。
2.水温变化引起浮标上浮力变化
到钓点后,随水温不同,应该在现场水中粗调后多泡一会再仔细校标!…比如:早春冷水,到现场水域时初调3目,十分种后再看,由于水温很低,调目一般会降1目左右!然后才会稳定(原因是标筒与现场水温的变化影响)。我说的是一般巴尔杉木浮标,如果是孔雀羽等动物材质浮标,其自身密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更加明显!早晨调好的浮标,中午温度上来以后,调目一般会增加!细心的钓友不妨注意一下。
有很多钓友不惜金钱主张用好浮标,其目的之一就是:质量好的浮标吃水性很小而且结实耐用灵敏度高(但其自身密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是一样的),在鱼情不好、思考变化时起码可以排除这个“因浮标不断吃水而晕钓”的顾虑,把精力完全集中在鱼情调钓和饵料状态等变化中。
杂牌或国内分装的钓线,有两点提请大家注意:
1.普遍涨号
即实际线径比标称线径粗1——2个号别,比如:0.6号线标准线径应该是0.128MM,但某些杂牌线的实际线径可能是0.165MM(1号线)!…商家有意增大线径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线的拉力值(大材小用)!建议大家用外径千分尺量一下您的线,实径应用,心里有底!…悬坠钓法---线径粗细对实钓灵敏度的影响非常之大!夏季大口鱼情用粗线还问题不大,但冬春冷水季节线径粗细对微弱信号传递的重要性就非常明显了!
2.线的延展性
尤其是作为主线(道系)的钓线,会大大影响调钓准确!举例:前几年我用一种线在开竿塘钓鲤鱼,新装的3.6米齐竿大线,刚钓了两条3斤来重的鲤鱼后,忽然感觉竿子短了!疑惑半天还站起身来与临位钓友比竿长,…结果当然是一样的。后来终于明白是主线拉长了!大约长了30CM!…可想而知:主线拉长,一是容易导致无故“长钓目”的无端迷惑(水深基本一致的塘);二是造成窝位前移等小失误!…
悬坠钓:“不在乎钓很多鱼;而在乎比别人多钓两条鱼”!引申出:对待浮标与钓线,精则坦然,粗则迷惑的感觉,但也不一而论!…点滴心得,奉献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