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钓鱼高手谈用浮漂之道

用标之道用标之道——晕车池钓实践中,根据不同的鱼情水情,如何选择、运用好一支浮标,可以说是技术方面首要的一环!许多钓手对此都很在行,相继创造出:根据时速(即鱼情快慢)选择标号、根据线组粗细选择标号、根据水深钓法选择标形标号、根据季节水温选择标形标号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惯打比赛的钓友,更有四场鱼只用同一款自己熟悉的标形,而采取不论上一场感觉如何,“逐场降号”的经验用法。从一点一滴中,皆可体现出一名钓手对钓鱼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一、小标之道

浮标有分大标小标。“小标灵敏”、“大标稳定”,应是许多钓友的“共识”。小标之“灵”,我想主要指的是钓组整体“灵敏度”。即:浮标体积小浮力小,使得钓组的体积和质量都小(也就是“水中平衡系统”的排水体积和质量都小),较容易受外力“启动”,所以灵敏。

有人说了,大标同样灵敏,而且有时候比小标还“灵敏”。此“灵敏”,说的可就不是通俗意义上的“灵敏度”了,而是指配合不同的鱼情水情和钓组,大浮标及系统所反映出来的中鱼率或信号“准确度”。此“准确度”与小标系统的“灵敏度”指的不是一种客观条件,所以,理解起来最好别往一块儿绕。

举例:天寒水冷鱼滑口轻,北方冬钓大棚专业鲫鱼池的“小猾慢”鱼口,用“微乎其微”来形容并不过份!这种条件下,有经验的钓友都会尽一切努力来给钓组“瘦身”!提升钓组的灵敏度——用小号冬标、极细的线组和配件、很轻的钩饵,及合理的调钓,才能放出这“毫米级”的入口信号。如果用大标重坠“胖”钓组,即使您调钓得再“灵敏”,恐怕也扭转不了它先天的“稳定”,如果是生口鱼,大标钓组也能用,因为鱼吃饵仍然实在,即使水凉口轻看不到入口,可以等吞钩后的拖动动作。滑口鱼则不行,大标大系统最终所能反映出来的动作,多属后期的“吐口”或“喷口”,

那么,是不是体积越小的浮标就越“灵敏”呢?如果仅停留在掰扯“理论”上,这么说也对,因为原理就是这样的吗!但我觉得,原理是为现实服务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客观两重性,有好的一面,也必然有其照顾不到的地方!我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看看是否也有道理。

还是大棚冬钓一次练竿,水深1.8米。我用0.2-0.1号线组、芦苇2号长身软尾冬标正常钓底。口出的极小,反复找口,虽然也能不断中鱼,但就是动作幅度小,很累眼睛!由于没有合适的硬尾标,便想到了标筒里前年冬钓后期曾经用过,且效果不错的一支更小浮力的中长脚中空瘦身软尾标,于是换上试验。结果呢,一个多小时时间,我几乎没钓到鱼。

换上这支曾经让我浮钓信心十足的小标后,用大约十五分钟时间泡标定调目(因为水凉接近冰点,标体浮力易随温度变化,所以多泡一会),然后就仔细找底开钓。但是抛了很多竿,浮标没动作!又减铅抛近认真观察了半天,还是没动作!可有时无意中提竿却蒙起一条鱼来,而且正吃在嘴里!您觉得怪异吗?

其实,换标之后有一处小节我早注意到了,之所以坚持试验,是为了探个究竟。大棚冬钓时,习惯上很少抛满竿压风线。如果是浮标浮力与线组配置合理的话,抛半竿(即所谓“点抛”)后,不人为地端竿牵制浮标,那它一般是躺在水面上带着松弛的风线以快慢不一的速度朝钩坠入水点方向滑行到位后,才翻身站立的(尤其长身漂)!这说明钩坠的下落正常,母线基本垂直。而这次我换上“小标”则不然,点抛后,浮标差不多原地没动,只向前滑了一点点,就躺在水面上等着钩坠下沉后翻身了,由此我知,浮标浮力太小了!带不了这套线组,甚至都牵引不了松弛在水面上的风线向前滑行!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作者分析了实钓系统中浮标所受到的几个力,其中包括:受水的浮力(向上);浮标自身重力(向下);钓组的重力(向下);鱼口拉力(向下)。这位智慧的作者不是没有想到风线的牵制和水流等作用力,但他认为“很小”,可以忽略不记。然而,俺这次无意中的实验,起码能从一个角度证实,当鱼情和钓组需要时,“风线牵制力”对钓组信号的影响就大到不能忽略不记的程度了!

观察浮标在水面上的滑行特征,也许能算是一种经验吧,它可以初估钓组的匹配程度,从而间接判断实钓线组的状态。比如我举例说的这套小标底钓系统,之所以没有信号,是因为浮标浮力过小(标形不适合纯底钓也是一个方面),不能带风线滑行是表象,实际上它牵制不了风线的同时,也同样牵制不了母线!造成实钓时钩饵在远,浮标在近(受风线自重或表面张力牵制而被迫近岸),母线是倾斜(浮标不具备牵直母线和克服风线干扰的足够浮力)!浮标在母线和风线之间两厢迁就!最终导致钩饵状态泡汤(不能准确牵控水下钩饵状态,即实际上的过底)!线组状态不在(母线倾斜松弛,信号衰减殆尽)!因此,没“口”太正常了!

[风线的牵制作用还有几处值得关注!比如,以往大家所说的“子线支撑力”(即底钓时浮标钓目能高于“无钩调目”,而铅坠依然悬浮现象),虽然它事实存在,但经个人实验,主要也是风线牵制作用的最终结果,风线相当于浮标的一个“横向支点”或曰“牵制点”,有此牵制点的作用,浮标才可能成就了现实中的“子线支撑”(您可在家里用一套完全剪掉“风线”的钓组试验一下,“子线支撑力”荡然无存。8字环没触底之前,钓目不能高于无钩调目)风天,水流使风线弯曲,会严重干扰上浮力设定不足的浮标,继而对母线状态造成影,风线“压水”与否对调钓目数的改变,约有一目上下的幅度,水很深的钓点或远深近浅的锅底地形,抛满竿后,如果压水操作不到位(或没有线组状态意识),很重的钩坠可能落得较远,而浮标受竿尖风线牵拉,造成“人为”的母线前后倾斜(即大过底),信号真实度也就不敢说了等等]。

小标之“灵”,灵在标身小、水阻小、平衡系统瘦而轻、易受外力启动。但“小”中却应有“大”,即标体的材质轻,浮力够大!这不但是小标,恐怕也是所有浮标自身“灵敏度”上的一项重要指标追求!标身小水阻小灵敏度高是特定鱼情所需,但如果是标身小,浮力不足,肩负不了牵直很细线组的责任(尤其冬季低温条件,表面张力影响较大)时,则“顾此失彼”,矛盾转化,失去了用小标的意义!

前些年生产的芦苇标很多,但并不被钓手们十分看好,原因大概是芦苇标虽然都说材质轻浮力大,但“皮”与“瓤”之间的非均质差异性过大,难以克服类似塑料空腔标动作“贼”的特性,材料比重也不见得就比“好的”巴尔杉木小。而今的芦苇标,选材可能更讲究一些,加工工艺要求更高(不易炒作),不象巴尔杉木那样容易随意成型,于是便使得它在竞技钓鱼圈里又有抬头之势。尤其是在北方冬钓市场上,动作贼正应了特定鱼情所需,用的人较多,标身小、浮力大、性能优,方不失小标之道!

二、大标之道

聊了半天小标,大标的用途其实更为广泛!因为自然界的鱼情,用大标的机会应该远多于小标。比如暖季节钓大型鱼种,粗线大钩,须靠大标的大浮力、大配重来牵控线组。小标带粗线,是个一般人都知道的忌讳!线组难以拉紧,信号就衰减或不能及时体现了。当然,如果理解用标之道,用小标粗线不是不行!比如,有意识地“钓钝”,甚至让铅坠击底或活铅,底钓大鲤鱼的成功率不低!且信号夸张幅度大,因为您追求的已不是入口第一信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吞口拉拽,自然水域,风吹浪涌、水深不测、小杂鱼众多,钓竿的长度也不受限制,这些,都需要大标重坠来加以配合。

竞技钓鱼,用大标的机会也多。比如底钓生口小鲫鱼,如果用小标,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小标轻坠下沉慢,而小鲫鱼又极易起浮,在中上层截饵,无奈中的混乱提竿,饵料中途抖散,会导致恶性循环,越钓越乱!搞半天可能一直在与散兵游勇半滑鱼们打交道,而够及不到底部相对好控制的健康鱼群。用大标重坠,即可为快速下底赢得时间,还能有效地避免中上层截扰,一举两得。如果想再快,还能跑铅。“跑了规矩”的重铅,下底更快!但需要与之配合的则是饵料状态、经验、频率、主动控鱼和双尾意识!

用中、大号标钓比较活跃的滑鱼、乱鱼,是池钓切实经验,它能有效地过滤多余动作,便于集中精力关注近底或落底实口。用中、大号标守层浮钓,速度快,容易抛准,且少受风力影响,频率快慢相宜,完全可人为控制!也是近年来速钓(即节奏钓)方面的技术亮点。

大标系统之所以“稳定”,与小标系统原理相同,是大浮标身材丰满浮力大、配组大,使得平衡系统的排水体积和质量大所决定的。另外还有钓组下沉快、到位及时、抗干扰效果好,便于主动控层等方面的优势。大标之道不一而论,很多经验都是钓手们寻着鱼情和钓法需要,随机灵活创意的,其中也体现了96KaiFa源码智慧和务实的精神实质!

三、浮标的作用和调钓目的个人感觉,浮标在底钓钓组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浮标本身动态上下行趋势的设定(浮标状态),也就是根据鱼情水情确定浮标合理的配重平衡点,即以往所说的“调”。比如:浮标调低了顿感差,调高了下拉幅度小,是大家知道的事实。再深入分析可知,浮标调态高了,上浮容易下拉难,优点是抗下行干扰,抗虚底,抗风浪水流。另外浮标信号比较活跃,跳跃感强(是由于系统的排水体积小),即台钓通俗意义上的“灵敏”而调态低了,首先钓组配铅大了,足够鱼口强度情况下,系统的惯性下行程也就大了。浮标本身呢,剩余浮力小,下行趋势强,回弹趋势弱,所以信号“顿感”就差了。缺点是很低的调钓目数难抗下行干扰,也不易观察二次鱼讯,鱼口很大时容易突然黑标,预警信号不好等等。

2、根据鱼情鱼口,控制钓组状态(钩饵状态),即所谓“钓”。钩饵状态直接接合的就是鱼嘴,什么鱼情什么鱼嘴(鱼口大小或特点),配合什么样的钩饵状态合适,不是主观想象的,而是需要实战中根据标相和经验随机调整状态趋近鱼嘴;或主动控制状态调动鱼嘴的。

3、根据水情天情,保证信号通道的顺畅(线组状态)。线组状态与浮标状态钩饵状态关系密切,比如调态太低,浮标上牵制力(提拉线组的作用)不足,难抗风浪水流对风线、浮标乃至母线所造成的影响。水较深时,浮标上牵制作用同样不能太小!否则也容易造成钩饵状态失真,或信号传导不畅。比如深水实钓中有时感觉信号很弱,您提风线轻轻上牵一下钓目(牵住不动),不久就可能出现明显信号。这除了水下钩饵晃动的因素外,实际上等于人为提高了线组张度或改变了底钩状态,线组传导效率也等于被提升了(事实上针对特殊情况,就有这种钓[无钩调目],靠人为不断提牵浮标,专治懒人的特殊“钓法”存在呢),而调态太高,配铅就小,母线的下拽力小,不利于配重均衡及钓组稳定,从而影响传导效率。以上简述或可说明,根据不同水深线组和天候条件,正确选、用浮标,以保证信号顺利传达,也是浮标在钓组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以上三方面,即为本同志曾经“晕聊”的“系统三态”。俺觉得,它们与浮标的选择、运用关系密切!所以戏称之为悬坠技术上的三层窗户纸。

多年来,钓界在调钓“灵钝”方面,存在着[调高灵]和[调低灵]两种相互矛盾的“理论”共存现象,这使得不少新钓友因而困惑,无所适从。为此,本人冒天下之大不讳,结合台钓的“归零点”提示,斗胆提出“上不灵下不钝”的第三种中庸之道——即“运用标尾中段较合理”观点。

俺之所以敢于表明个人观点,绝非“先知先觉”,更不能“无中生有”!事实上,广大钓友多年来所总结的许多实战经验及调钓方法,都暗合着这一普通原理!比如说:软尾标“调钓三目一边”(根据浮标、线组、水深、鱼情不同,当然不一定限制在非三目不可),是竞技选手们专抓滑鱼小入口的经验之法(需要钓组处于合理的配置和调钓敏感状态,才能放出微弱的小口信号)!没离开标尾中段吧?当年的七目老达摩“调四钓二”和后来扩展出的任意标尾的浮标“调一半钓一半”,也没离开运用标尾中段吧?还有“挂饵调标”等方法,其实同样是围绕着标尾中段在合理应用!只不过一直以来没有加以归纳而已。

以上几种,是最通俗也最基本的调钓方法,适应面很广!一般鱼情下(钓组配置合理),不论新手还是老手,都会用到这些基本法则!配置不太理想时,根据所用浮标和水深鱼情特点,依经验适当弥补也多是在“中段”范围之内进行。当然,如果您是为了特殊鱼情钓法需要或个人喜好,“调钓”则又毫无定规、章法可言了。

个人以为,用标之道重点在于钓组的合理配伍和对浮标的客观运用!即根据钓组和鱼情钓法需要,选准一支浮标!比如您是以进攻型的动态钓为主(关注鱼就饵的某阶段过程),还是以防守型的底钓见长(注重便于鱼就饵的状态),亦或是随心所欲的“控鱼而钓”,接下来才是客观“调钓”,调钓的主要任务是控制钩饵状态来对应鱼口,同时也肩负着浮标本身动态设计以及信号准确传输等使命!即调钓中心思想是:状态、状态,和状态!剩余浮力理论其实最终也是为状态服务的,比如同种条件下,用标较小时怎么调,用标较大时该怎么调;小漂调高有没有大漂的作用,硬尾调高是否有软尾的效果等等,里面都含括着剩余浮力的运用经验和三态意识。

钓鱼是综合的,钓组也是综合的!只有全盘考虑浮标、钓组和鱼情水情的关系,才能最终理解调钓,驾驭调钓!单独着眼于浮标,容易钻牛角尖。如果调钓中您把人类一厢情愿的“灵钝”虚词看得太重,先强加给自己再强加给鱼,则容易偏离用标之道。

选标用标上,随钓友们身处的环境、条件及理解不同,没有定论!本文仅从个人局限角度,简单陈述了浮标在钓组中的作用和使用中的几点认识。标题挺大,内容不多,朋友们看后,若能产生共鸣,举一反三,某将十分欣慰!博君一乐也是缘分!说错的地方,还请大家包涵指正。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