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常挂在嘴边儿的话,谁都能说两句,说个大概。若能真正说清楚了,说到点儿上,让人听了信服,那就是学问。比如今儿咱要说的--什么是浮漂的稳定性?
一直以来,我对这个问题也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以前问过一些高手或明白人,情况和我也差不多。最近在论坛上逛了一阵子,大家的学习和讨论精神,尤其是各位版主们的热情,弄得俺心理怪痒的,情急之下狠了狠心,咱捡个小的说说。明知山有小老虎,偏向小老虎山行,不敢奢求说到点儿上什么的,到也不在乎城砖或预制板之类的。有本事您干脆扔俩世贸大厦,咱给丫粘上一软尾拿丫在太平洋里当漂使。人家不是说,灯怎么怎么来着就亮了;理怎么怎么来着就怎么怎么来着。
有人说浮漂的稳定性是指不吃水,受温度影响小等等,偶不特别热爱这个说法,因为那属于工艺范畴。而不是漂形的设计。更为主流的说法是:稳定性好是指假动作少,只要出动作多半就中鱼。若真是这样,那这漂可神了,什么吃铅比呀,灵敏度呀,全玩去吧,“瞧咱这漂,就一个字--稳!”可也没见哪个名牌这么吹自己的漂呀。其实这个说法到不一定错,但太水皮儿。钓顿或者漂用得大一点不也是这种效果吗?大就稳肯定没错,象海里的大船和小船那样。但稳可不代表稳定性就好。
我对浮漂稳定性的理解是:稳定性好的漂对于向下的力反应相对更加灵敏;而对来自其他方向的力反应相对迟钝,其效果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虑除假口。因为假口有很多是由于横向水流造成的,比如鱼尾扫铒,或在铒团周围游动,探啄,甚至用水喷铒等等。这时如果浮漂重心高,其摆幅自然相对较大,容易造成漂尾下阴甚至下顿。
如何才能让一支只对向下的力敏感呢?答案很简单:设法使其重心下移,从浮漂的设计或使用上都可以适当地做到这一点。比如,同一支漂,调5钓5和调3钓3,显然后者的重心低,稳定性相对就好。前两天论坛里有人问:同一支漂,调高钓高灵;还是调低钓低灵?我的回答是这样的:调高钓高铅坠小,有利于灵敏度;但调低钓低时水线短,力的传递更为直接,也是有利于灵敏度的,二者大致可以抵消。但后者的稳定性好,这才是低好于高的真正原因。不过话说回来,稳定性对于提高中鱼率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关键还在于调钓的方式以及浮漂的选择。
在漂形的设计上,其实早就向着稳定性好这方面发展了。您肯定注意到了,与20年前相比,现在的漂是不是平均长了不少,适当的加长就是增加稳定性的一种简单方式。我来举这样一个例子:一支7目的普通软尾漂,原地将其尾和脚各加长两目的样子,现在这支漂和原来有什么不同?吃铅量基本没变,因为是软尾,可以和加长的脚相抵消;表面积增加了,不利于灵敏度;但水线短了4目,有利于灵敏度,又是功过相抵,可能还是功大于过。也就是说,在其他因素好于等于原来的情况下,漂体在水中下降了4目!换句话说,在不影响灵敏度的前提下,凭空增加了不小的稳定性。何乐而不为。当然长漂还有其他一些性能,不在稳定性范畴之列。
其实浮漂的稳定性并非什么科学定义,也不存在标准答案,只是个人理解的问题。本文的目的,除了想说明一些道理外,也希望对常用的概念有一个规范化的理解,免得你说东他以为是西,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