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地,有“九月九,鱼封口”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九月九以后,气温明显下降,环境水温接近鱼的适温下限,鲢鳙和草鱼,开始停食。但对于垂钓来说,并非如此绝对。实践证明,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把握了恰当时机,一样可以钓上草鱼。
一、不失索饵时机
草鱼性活泼、胆小、喜静、善游,一般在水的中下层活动,适应生活的温度是5-38℃,但它感觉最舒服的水温是25-30℃,低于15℃或高于35℃时,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低于10℃时停止摄食,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农历九月九以后,最有利的垂钓时机已过,中原地区晚秋初冬的气温常在10℃-16℃波动,自然水域已经很难钓有所获;但鱼儿密度大的养殖场,仍然可以照钓不误。只要抓住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或气温较高的天气,不放过阴间多云、和风习习、气压正常的天气,以及寒潮入境前气温略高的天气,都是很不错的上鱼时机。但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当天和第二天,4级以上大风和气温明显下降的日子,湿云低暗气压低“山带帽”、人有不适感的日子,都不宜扬竿下钩。
二、筛选有利钓位
不同钓场的水情鱼情有别,不同塘主投放的饵料有差异,对鱼的食性、习性有不同影响。鉴于低温条件下制约鱼儿上钩的主要障碍是水温低,施钓中首先要选择水面大而深的养殖场。这样的塘受低温影响的水多于手气温影响的水,水温略高。其次,一定要选择向阳的钓位,把饵钩投放到日照时间长的钓点。由于大草鱼多在塘中央深水区,午前水温低时钓深水底,午后水温升高可钓半水,能增加饵钩同鱼“见面”的机会。第三要躲嘈杂、找安静、底浮兼顾。2012年10月30日,阴间多云,众钓友在白坡鱼塘投钩后将近一个小时不见鱼讯。在人们议论为什么早上阴天不上鱼时,大老李的长竿突然弯成了大弓,他用力上提时鱼竟来了一个“鹞子翻身”,拉断脑线扬长而去,附近的鲤鱼跳起来四处逃窜,半个多小时浮漂一动不动。无奈中我绕到鱼塘东北角张着1米多高棉花的地头,采取一钩落地一钩钓半水的办法,不是提拉逗鱼,40多分钟钓了3尾1-1.5千克的草鱼。几钓友见状,纷纷向棉花地靠近,尝到了避闹求静的甜头。
三、随机应变用饵
草鱼虽因爱草而得名,其实它荤素都吃,食性很杂,经常随着季节、水温和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食谱:春天和夏初对鲜嫩的草、叶、芦苇芯感兴趣,夏秋对嫩玉米、南瓜花、水果有好感,更爱蜻蜓、蟋蟀一类虫饵;还有的草鱼吃惯了塘主的颗粒料,对别的饵钩很不“热情”。去年入冬初期,我用颗粒饵钓混养池,用白菜叶、玉米也未见草鱼开口,后来,见岸边草丛中有蚂蚱,抓来几只装钩,中钩的却是草鱼,想必是鱼品尝过不少飞蹦落水的蚂蚱,在低温条件下更需要活灵活现、蛋白质含量高的荤饵养身御寒。由此可见,饵随鱼变,用鱼在当时当地最喜欢的食物装钩,才能得到鱼的配合与回报。
四、针对特性施技
草鱼除了有鱼的共性外,还有它独特的“个性”,按它的特性施技,效果更好:
第一,针对它耐力较强、吻部圆厚、有一股“老黄牛”的冲劲,选择大小适应鱼口伊势尼钩为好。因此钩钩尖内抠,强度较大,不易拖钩,遛抄中一般不会发生意外。
其二,草鱼常居水的中层,低温时沉底,升温后又会上浮,专钓草鱼时手感一钩固定在底部,另一钩用太空豆夹住主线上,使之可上下移动,底浮兼钓;用抛竿串钩时,可在主线上加一个球形浮漂,多钩钓不同的泳层,更容易招草鱼上钩。
其三,当鱼因水温或其他低、空气湿度大等原因,蛰伏水底少吃懒动时,用能蠕动的蚯蚓、蚂蚱或动态钓法,也可开动增氧机和搅动水体,促使鱼由静变动,进而开口进食。
其四,根据草鱼生性文静,惧怕喧闹、不善跳动、常在草种藏身的特性,垂钓中走、守结合,充分发挥长竿长线和抛竿便于换点水中无草时,自己投草做窝,岸边无鱼时将饵钩抛到水中央,钓竿林立时尽量找边、角、旮旯、偏僻处下钩。这样活鱼活钓不死守,也许鱼儿装满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