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钓鲢鳙是最好不过的时机,无须长时间去守需等待的草鱼。鲢鳙属滤食性鱼类,中上层鱼,喜欢群居,3-5斤即可上市,再大的鱼都是每年捕捞后的漏网之鱼。随着现实水环境的变化和随同其他鱼品种的混合养殖情况,只要水底有可食物质也经常下到水底素食。在自然水域或不流动的水域,因自然环境因素,在天气正常的时候,早上钓鲢鳙宜钓上层,尤其在出太阳的前后,水中缺氧而导致鱼上浮;中午时段钓中层,这时因光合和风浪的作用,水中溶氧量的不断补充所致;下午钓下层,这时段因水中含氧量充足,下层水含量也丰富,可钓下层。水温、气温偏低时钓中下层,不易底钓,因为底钓最容易锚鱼,即使钓到底部,最好是钓离底10公分以上,鱼在底层时,反复在中层多打几竿散化的饵也会把鱼拉上来钓的。
用钩:有些钓友认为嘴大钩就要大,不然跑鱼。尤其在实钓中钩大锚鱼现象多,有时脱钩,钓手以为是钩小了,实质上是没有把握好吃口信号,盲目提竿并未钩到嘴而是锚到鱼才导致脱钩。
用线:钓3-5斤的鲢鱼,主线1.5号、子线1-1.2号即可,单股子线在30公分左右即可;钓5-8斤的鱼:主线2.5号、子线2号;钓8-10斤的鱼:主线3号、子线2.5号即可。只要把握好钓法,这种线组配套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丝强线的耐拉力及入水发软和材料分子优变性能,可以说是一流的高品质线。如果配制线组时,带钩8字环和O型圈,子线可再缩小一个线号,因为子线越细,鱼吃饵进嘴的系数就会大大提高。
用漂:钓小型鲢鱼,主抓有力的顿口,不要在乎浮漂的上下幅度,往往浮漂有大幅度的晃动、下滑,都是鱼蹭线。钓大型鲢鳙,浮漂的上送和下挫往往是鱼嘴的张合作用产生的水流和压力造成,而并未把饵吸进嘴,所以一定要抓有力而幅度大的下挫信号提竿。
在自然水域钓鲢鳙重点是先诱鱼,水深4米以内一次成窝,如水深超过5米可断断续续打窝,而且窝料一定要散化成雾状最好。鲢鱼进窝,水面成菊花状的泡,大泡小泡混合显现说明鱼在底层;冒单泡说明鱼在中层、上层。泡大鱼大,泡小鱼小,大小泡都有说明群体有大有小,钓时要偏下层钓的就会大一些。如果不打窝也可以从开始就挂散落雾化快的饵,一竿一竿不断的诱。待来鱼时,可以用上钩挂大饵(雾化散落状),下竿挂软(雾化慢状)的办法,使诱钓应用持续不断。
搓饵钓时,在开饵时可根据正常水比少加一点水。例如:饵1粉、水0.9份,可按0.8的水调制,饵水混合完全融合后,用水把饵搅成散状,握团挂钩,这样饵团入水散化快,钓鱼程度高,待鱼进窝时,把剩下的散状饵少撒一点水,使其软一点,略加揉搓再挂钩垂钓,而在往钩上挂饵时,搓的次数越多,雾化就会越慢,所以每一位钓手都要熟悉你的钓层有多深。
鱼的吃口快慢程度(包括诱鱼的程度),灵活把握钓饵的雾化散落时间。关键词“揉搓越少,雾化越快;揉搓越多,雾化越慢。”同时要注意往钩上挂饵是否周正,钩是否在饵团的中心,如果挂饵不周正,饵团散化到一半或者不到一半就会拖钩下沉,这样会把部分鱼引导底层,影响正常的上鱼率。
如使用“一搓一拉快攻鲢鳙”,用散落饵诱鱼进窝时,为了加快上鱼率使用拉饵。一袋拉饵的水正常为250毫升(非常关键),饵水混合,迅速搅拌均匀,放置3-5分钟,略加揉搓即可拉饵。感觉拉的较散或饵团不实,可再揉搓几遍。每一次拉饵都会把饵团拉出两道沟痕,如果再从拉过的沟痕处拉饵,则拉不出理想的饵团,所以饵团要不断在拉饵盘上滚动,一是不重复沟痕,二是在滚动中把拉过的沟痕抚平(非常关键)。
在钓鲢鳙时要注意操作要领,不能抛满竿,无风时可不压线,有风浪时把主线压入水中后也要把竿梢再抬起来。5.4米竿打4.5米竿钓点,6.3米竿打5.4米钓点。钓小型鱼,竿扬起不小于20°,鱼越大握竿的角度越高,最大可致45°。
这样操作刺鱼轻,鱼中钩后不立刻急窜。如果不是锚着鱼,只要竿能扬起70度以上,再大的鱼也有保障。注意,扬起竿后双手立即紧握竿的后把位,千万不可在鱼要先时另一手突然向竿的上部握竿,这样会导致竿的手把节,甚至第二节立即爆断。
当钓到特别大的鱼时,扬起竿后,钓者可立即后退几步,在鲢鱼第一次冲刺里最大时,钓者把竿扬直,跟鱼往前走几步,起到卸力作用。一般第一次冲刺过了,第二次冲刺就不再有第一次的劲大了。当你感觉钓的鱼非常大时,不要急于把鱼拉出水面,让它在水中多游几次,让其疲劳,因为刚钓到鱼就把它拉出水面,见人会突然受惊,爆发出更大的冲力外窜。即使钓其他品类的大型鱼,也不要急于把鱼拉出水面,避免惊窜。
有时受自然、气压、水温或认为干扰因素,鲢鳙会突然停口,这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