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冬钓鲫鱼应依据温度地形选择钓位

入冬以后,我国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除少数得天独厚得冬暖地带以外,绝大多数地区自然水域的鱼类均处于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很难钓有所获。但是,少数乐 此不疲的钓鱼迷仍然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隔三岔五地奔走在有鱼可钓的水环境中。集冬钓、健身、鱼乐为一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员。 从近年冬钓鲫的情况来看,选择合适的钓时与钓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一是风和日丽的大晴天

从垂钓实践看,连续多日大晴天,夏钓并不好。因为夏季气温水温本来就高,常在32摄氏度以上,大晴天往往伴随闷热、无风、气压低和水中溶解氧含量 低,直接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和摄食强度,对垂钓很不利。

但冬天气温水温都低,接近或低于多数温水性鱼类的起始摄食温度,低温下一般不缺氧,鱼儿大都藏在温 度略高的深水区或某些相对适温的场所,处于少吃懒动、以静养生的状态。当多日大晴天气温回升,日照充分的水温略有回升时,哪怕1摄氏度~2摄氏度之差,也 能促使耐低温的鲫鱼开口进食。

如果没有大晴天,出现几日晴到多云、阳光时隐时现、气温相对稳定、日夜温差小,甚至接近恒温的日子,鱼儿在水中习以为常,到 了嘴边的饵钩,也不会无动于衷。假若受大气环流影响、大风降温或雨雪来临前,当地出现短暂的温暖天气,鱼类预感到严寒将至,也会有一个短时间的摄食期,抓 住这样的机会下钩,也会有所收获。

不过,冬天水温回升的日子少而慢,降温的日子多而快。因为水是一种热容量很大的液体,降温时上层水分子密度大比重大,垂 直对流加速,整个水环境温度很快下降;而升温时上层水的比重小,上下对流融合慢,整体水环境的温度也回升慢。故寒潮大风后的两三天内还不宜出钓,要等水温 缓慢回升趋稳,或下一次升温后再择机出钓。

二是冷中有温的好钓位

冬天,当自然水域的 温度降到自己适温下限时,鱼类会潜入深水区或其他相对保温防寒的场所,在少吃懒动中越冬,一般不会到处游动索饵,故选择鱼类可能栖身的好钓位、好钓点,便 成了冬钓成败的重要环节。如果钓点设在无鱼区,即使多投诱饵,也很难将分散的鱼集中;若找到了鱼栖息或小范围活动的地方,鱼的来源当然要好得多。

一般说, 北高南低的簸箕形“暖旮旯”或其他避北风、聚暖流的位置,有地下涌泉的温水带水温略高;有桥面桥墩遮寒的向阳桥边较暖和;有水草或灌木丛,水深1.5~2 米、日照充分的向阳岸边常有鱼洄游逗留,这些场所都是可选择的冬钓处。在这些地方选点布窝后,即使鱼不能源源而来,也不会一无所获。假若随意在南岸、阴 坡、风口浪头、人来车往的大路边或其它流水不易保温处打窝、守株待兔,十有八九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去年元宵节第二天,残冬未尽,气温 3摄氏度~15摄氏度。我于10点多钟到达附近一个小型水库。因向阳的好钓位已有人捷足先登,不好意思加塞儿招人烦,便在背阴处小湾里试钓。撒了酒米后一 个多小时浮漂如“板上钉钉”。

时近正午,见阳光充足的岸边有一人收竿而去,我便转移到他的钓位,还未打窝投钩试水就拎上来一尾小鲫鱼,布窝后耐心守钓了两 小时左右,断断续续有11尾鲫鱼入护。鱼虽然不大,都是50克上下,也说明了低温条件下选择钓位、钓点的重要性。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