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时,有一个环节是很值得期待的,就打窝后,到底多久会发窝;而有些商家就是抓住了钓友们的这种期待感,会特地在包装上印刷,本品打窝后,5~15分钟左右发窝,别小看这行字,能吸引不少钓友的购买欲望,因为这说明商家有底气,窝料打下去,只要水域中有鱼,发窝就是迟早的事,但是,发窝,不代表目标鱼进窝,尤其是野钓中,我们计划诱钓鲫鱼时,这种情况就尤为突出了。
我们在野钓的时候,一般多是长竿守钓大雾,短竿抽频率打鲫鱼,这样远守近打,几乎是野钓的常态;而我们诱钓鲫鱼,一般很少会刻意的准备窝料,多是酒米、发酵过的杂粮,如高粱、麦粒、小米、碎米混合在一起发酵,这都是比较常见的鲫鱼窝料,但是打窝诱鲫鱼,这个事其实好多钓友,都把握不住一个度,这个度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打窝数量的多少,而这个数量,就决定了两件事,第一,是发窝的速度,第二,是鲫鱼进窝的速度。
可能钓友们会觉得有点懵,用鲫鱼窝料打窝,进窝的难道不是鲫鱼么?那么发窝的速度和鲫鱼进窝的速度,有什么区别么?区别是很明确的;别看打窝诱鲫鱼时,用的多是种饵,不怎么雾化,但是也有非常小的碎颗粒,而且,这些发酵、泡制的窝料,香味也很是浓郁,不仅能吸引鲫鱼进窝觅食,类似白条、鳑鲏、麦穗等杂鱼,也是诱惑力十足,这些杂鱼,受窝料的吸引,胆子又比鲫鱼大,往往最先进窝觅食的,都是这些杂鱼,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才能判断,是杂鱼闹窝,还是鲫鱼进窝呢?
一、静水、大水面看鱼泡、鱼星
鲫鱼是底层鱼,进窝觅食的时候,会换气后再吸食饵料,所以水底会漂浮起来比较细密的小气泡,这种气泡,我们称为鱼泡,如果鱼泡在水面上迸裂,会从迸裂处,晃出四散的水纹,这种水纹,我们称为鱼星;鱼泡数量越是密集,则说明鲫鱼群的密度越大,气泡的个头越大,则说明鲫鱼个头越大;而鱼星越密,这说明鲫鱼群密度约大,鱼星的幅度越大,也就是动静越大,则说明鲫鱼的个头越多。
鲫鱼的鱼泡,严格来说,和螃蟹吐的泡泡相比,体积大小差不多,但是螃蟹泡密、集中,仿佛从水底往上一直在吹气,而鲫鱼的鱼泡,仔细观察一下,其实会发现大小都不一样,而且,鲫鱼的鱼泡大多数是移动着的,不像螃蟹泡,至少在短期内,是在一个位置;而观察鲫鱼鱼星的时候,一定要区分,因为水底腐泥氧化后的气泡,鲫鱼的鱼星,多会在窝点附近无规律出现,东一个西一个,而腐泥翻涌的气泡,则是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且很有规律。
二、通过漂讯的频率、幅度来确定
静水、大水面水域,因为水流的流速很缓慢,所以鲫鱼在水底换气、吞咽窝料时,产生的气泡是可以观察的,但是流速稍微大点,亦或者水中杂质比较多,又或者是水草、水藻比较多,这种鱼泡、鱼星就很不容易出现,所以我们就只能通过漂讯,也就是打窝之后,进窝鱼,给的鱼口讯号,判断一下,是小鱼闹窝,还是鲫鱼进窝,而我们主要判断的依据,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频率,一个是幅度。
1、漂讯的幅度小以于1目的,不管是顶、沉、移、点,都可以判断为鲫鱼进窝;因为我们钓鲫鱼时,多会使用专用的鲫鱼漂,所以浮漂的目格也不会很大,1目的差异,足以判断;具体缘由也很是简单,以前的文章,我们探讨过,淡水鱼在进食的时候,吸食的力度会有一个预判,因为鲫鱼生性比较胆小、狡猾,所以试口的时候,都不会给大口、死口,都只是简单的试探,力度并不会很大。
但是小杂鱼则不然,给口一个凶残,想必遭遇过小鱼闹窝的钓友,都是深有体会,那漂目出现变化的幅度,甭管钓目设为多少,黑漂都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恰恰是这种大幅度的漂讯,才说明进窝的多半都是小杂鱼,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钓钝、改变钓饵体积、更换种饵等操作,一直到有连续的鲫鱼实口,就算是妥了。
2、漂讯的频率,快而无规律,多说明小鱼进窝,不管频率快慢,但是很有节奏,这就说明是鲫鱼进窝;其实淡水鱼进食,都是抢食,基本上很难有节奏感,但是鲫鱼是群栖鱼,有一种从众习性,当然,这种习性,鲫鲤都有,一旦有鱼带头抢食,其他鱼都会去抢食,但是钩饵要么就一个,要么就两个,就算是一拥而上,那受体积限制,不可能七八条鱼同时抢食;所以就算鲫鱼试口,也是一口、一口,传导到漂目上,感觉就是颇有节奏感。
而小杂鱼进窝,不管是撞饵,还是抢饵,都是好几条抢食一处,力度都还不小,所以反馈到漂目上,就比较杂乱、无规律,当然,这也是相对于鲫鱼给口的漂讯而言,往往我们是通过频率、规律、幅度,结合起来判断,有经验的钓友,则只需要判断是不是小鱼闹窝,就能大致判断出是不是鲫鱼进窝了,说白了,就是通过这两个因素作为参照,得出的结论,往往准确率还都不低。
有钓友认为,钓鱼这个事其实并不复杂,钓鲫鱼那就更是简单,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貌似很有技术层面的感觉么?其实不然,因为现在的钓鱼资源,颇为极端,资源好的地方,用烟屁股都能爆护,资源糟糕的地方,真是用什么饵都难以见到浮漂有动作,所以,就算野钓的目标鱼是鲫鱼,对大多数钓友而言,也得如临大敌,仔细准备后,才能有渔获,个中滋味,不是圈中人,实在是难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