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秋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但水情、鱼情、天气不断变化,让我们垂钓的难度大大的增加。不过,如果能够明辨鱼情变化选位垂钓,这个季节收获肯定不小。
鱼类在水下活动,人在岸上观察,隔着水体,无从摸清水下情况。但是,鱼类在水下活动并非毫无踪迹可循,它们要觅食、要活动、要呼吸,这些行迹最终会上浮水面,被人发现。
在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鱼星,即鱼类呼吸吐出的气泡。通常是水面鱼星越多,则水下鱼类越多,但也要区分清楚不同鱼类的鱼星表现,才能正确区别鱼星。例如,鲫鱼鱼星常是单泡,或五个左右,而草鱼数量较多,练成一片,不懂得两种鱼类的鱼星在大小、形式、速度上的区别,说不定将草鱼的鱼星误以为是一群鲫鱼的鱼星,造成错误上鱼策略。
其次是水草碎屑,动物残肢,以及其他食物碎屑。这是水下鱼类觅食的最直接指标,也是证明鱼类吃口的指标。有了食物碎屑浮在水面,说明这段水域存在一部分正在觅食的鱼类,上鱼有望。
最后是水面波纹,水面微波荡漾,则有鱼在浅层活动,底层大鱼活跃,则会出现大波浪,甚至漩涡波。不同数量的鱼类活动,也会出现不同数量的水花翻动,鱼类越多,鱼体越大,则水花多且大。
另外,学会用鼻子和耳朵也很重要。多数情况下,鱼类数量越多,水中的腥味越大,在下风位能够闻到浓浓的鱼腥味。耳朵可以听到鱼类觅食,在水中打水花的声音,在水草从中,常能听到沙沙声,是鱼类拱草,食草的声音,循声辨位,就能找到鱼类所在。
上面介绍的寻鱼方法,多用于近水区,在近岸的桦尖、田埂、斜坡处最常使用。这些地方,食物多,水位前,常能聚集起不少的食物,是鱼类最喜欢的场所。尤其是田埂处,多是秋季涨水后淹没原有农田后形成,这里近岸,浅水,且食物多,地形平坦,鱼类吃钩频繁,上钩率高。而水下斜坡处,常选在30度到60度之间,不高不低,才有鱼来。
提前分辨好可能遭遇的鱼类,然后根据目标鱼和钓位决定饵料。如垂钓田埂时,选用颗粒谷物饵料垂钓,更容易上鱼。越是近岸处,则小鱼数量越多,慎重用饵避开小鱼很关键,用商品饵垂钓,将其搓硬搓粘搓大,能够确保饵料沉入目标钓层依然有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