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江淮地区,每年六七月份都会出现持续阴天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这个时候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人们称其为“梅雨”,此时段被称作梅雨季。梅雨季节,空气潮湿,气温又高,所以衣物易受潮发霉,有人也称之为“霉雨”。
我们知道,进入梅雨季节,雨水增多,雨是经常性的下下停停,雨量忽大忽小,并且还常常伴随大风和打雷等情况。
实际上,这个时节钓鱼,收获往往并不好的。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这两点:
1,处于夏季,降雨前多是天气闷热的节奏。这种天气下,水中溶氧量降低,鱼儿开口不好。
2,雨下下停停,雨量忽大忽小,伴随着大风和大风情况,鱼儿容易受惊反正闭口。
那问题来了,梅雨季节该怎么钓鱼呢?下面我就从个人这两天的实际作钓经历发表下自己的看法,给喜欢钓鱼的朋友们参考下。
本人实际作钓经历
假期第一天钓鱼
早上五点多,一睁开眼就打开天气软件:阴天,气压1004百帕,风力1-2级。根据以往的作钓经验,这样的天气,对于钓鱼来讲虽说不是很好,但还是可以钓的。
匆匆洗漱后,就来到常钓的水域。按常理说现在这个季节,早上应该有口的才对,但直到上午九点一口没有看到。我是不断更换钓底和钓浮,但就是一口没有(白条都没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午十点多。看着身边的钓友一个一个的离开,我也坚持不下来了,收拾家伙回家。
中午回家吃过饭后,由于不甘心,两点多又一次来到水边(更换了另外一个水域)。和上午情况一样,还是没口(一直到下午五点半,就看到一口)。
而到了晚上,下了一夜的雨。
假期第二天钓鱼
同样是早上五点多醒来,外面还是下着雨。心中盘算着雨停了就出去钓鱼。但是,雨就这样忽大忽小的一直下着。直到上午八点多,还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我心一横:算了,不等了,下就下吧!就再一次来到水边。
到了水边,已经有十几钓友在钓鱼了,问了几个钓友大概的情况,得到的情况不如人意:没口(有个早上五点多来的,就钓了几个小白条)。
虽然是这种情况,但是不甘心呀!就抱着既然来都来了不妨试一试的态度来整。大概钓到9点多,就钓上来几条小白条。由于钓底没口,就索性钓浮起来(钓点有2米多深,钓浮1米左右)。刚抛了几竿,突然看到一个顿口,中鱼了:一条1斤左右的鲫鱼,着实让我高兴一阵。
从早上八点多到十点,上午钓了一条鲫鱼,一条小鳊鱼,几条白条收工。
下午吃过午饭后大概两点半,再一次来到钓点,同样是钓底没啥口。正在犹豫要不要钓鱼时,看到一个熟悉的钓友,就过去攀谈两句。他讲:“他这个地方有口”(可能朋友们猜不到他钓的水深:不到半米。)
我就在他附近找了一个不到一米水深的位置。的确,抛了十几竿,就来口了,但是却拉不上来。也不知道是小鱼还是小虾(我最后用上0.5的袖钩,还是钓不上来)。最后,索性就不管它了,重新更换了2号的伊势尼(这样的钩子,大一点的鱼问题也不大的)。
从下午三点钓到五点,钓上来一条麦穗和一条半斤左右的草鱼。但是,那个钓友收获还不错的(我走的时候,3条三两左右的鲫鱼,4条半斤左右的鳊鱼和几条白条)。
分享完假期的作钓实操,那问题来了,梅雨季节钓鱼,很多时候看不到口,真正的“元凶”有哪些呢?
影响梅雨季节钓鱼的“元凶”
元凶1:钓深还是钓浅?
从我的作钓实例来看,这个时候钓浅要好些,个人认为原因如下:
由于梅雨季节,雨量增多,水底很容易浑浊,导致氧气不足,鲫鱼鲤鱼等底层鱼种会选择氧气充足的地方栖息和觅食。而这些地方,要么是水域的中上层,要么是去浅水水域,要么是有流水的地方。个人认为,这也是十几个钓友钓底,钓深没口,而我和那个钓友两个钓浅有口的原因所在。
元凶2:钓浮还是钓底?
进入梅雨季节,虽然下雨的频率增多(下雨能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但是水中也会存在溶氧量不足的情况。因为降雨前,常常伴随气压低,天气闷热的情况。再加上,降雨导致水底浑浊,鱼儿待在水底不适应的情况出现。
这种情况下,钓底还是钓浮呢?
首先,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下鱼口不好是很正常的事情。选择收杆回家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了,如果您还是想继续钓,选择钓浮的效果往往要好于钓底,毕竟水越浅溶氧量越高。
但是,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底层鱼因为天气闷,溶氧量低才被迫上浮的,期望不要太大。这时以钓中上层鱼种较好。比如:白条,翘嘴,鳊鱼等。
写到最后
实际上,梅雨季节钓鱼的主要注意事项不外乎就两点:水中溶氧量低和降雨导致水底浑浊。这也是整个夏季同样存在的情况,只是在梅雨季节表现的更甚之罢了。
当然了,梅雨季节钓鱼,其它的注意点也很多,肯定不止上述两点(比如:饵料的搭配,线组,钓时的选择等等)。但是,根据天气,找到鱼儿喜欢待的地方却是能否钓到鱼的一个大前提,不是吗?
备注:图片源于网络,侵权通知必删。
码字不易,如果您感觉我说得不错,就请点个赞,添加个关注呗!我会继续分享自己的钓鱼心得。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