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友们手里的浮标往往有很多,各种标型不一而足。各式各样的标型适用于不同的水情和鱼情,下面我尽可能详细地加以介绍:
一、这种标型的浮标已经很少见了,它是二十几年前的产物,早已被更加灵敏的浮标所替代,被时代所淘汰。尽管如此,这种标型的“流毒”依然误导着很多人。
我们从标尾的直径能够看出,这种浮标第的浮力很大,精度很低。我之所以把这种标型拿出来,就是想带大家走出一个误区——我看到很多人还在守着“调4钓2”这句“名言”。我想说的是,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末十年代初的产物,那个时候大家都在用这类浮标。
这种浮标超大浮力的标尾决定了它几乎实现不了调5钓2或者调6钓2。1目的浮力足以带起一粒花生米大小的鱼饵。所以,调4钓2是当时最灵敏的调钓。不过,随着后来浮标精度的不断提高,“调4钓2”已经无法满足如今钓友们对更高灵敏度的需要了。所以,固执地迷信“调4钓2”显然是个错误。
这种标型的特点就是钝,钓一些进食比较鲁莽的鱼类倒也能派上用场,比如鲇鱼、黄颡。它也适用于钓浮——大浮力的标尾可减少小鱼闹钩时浮标动作的幅度,减少空竿率,只有浮标大起大落的信号才是目标鱼。
二、这种标型现在也不多见了,它已被更具流行元素的标型所取代。其实,这种浮标依然好用。它脚短,翻身快,而且整个浮标的长度也不是很长,加之标尾细,可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实现到位快,适合在野钓中减少半路小杂鱼的干扰,快速到底,直击底层守候目标鱼。
这种标型曾经主导了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的浮标市场,不论是送标,还是顿口黑标,都能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同的材质也有不同的动作特点:巴尔衫木的动作比较稳重,芦苇的动作活泼,比较适合在鱼口较轻的环境下使用,如春钓鲫鱼;当然了,活泼的动作会更醒目。这种浮标的缺点是,由于它全长不是很长,所以尽管它重心比较靠下,但是在大的风浪中稳定性依然不够理想。
三、这是当今市场上最流行的一种标型。先说长脚长尾式的,由于它到位比较慢,所以这种浮标也被称作行程标。它的特点是,从翻身到到位用时稍长,擅长钓获那些已经离底的鱼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抓截口,这种钓法叫钓行程。
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我反倒感觉它在野钓中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毕竟野钓时小杂鱼是比较多的,这种浮标会增加杂鱼半路打劫鱼饵的机会。不过,这类标型也有很多的优点:细长的标尾意味着高精度,超长的整体长度能够使其在风浪颠簸中保持稳定。不同的号数有不同的载铅量,号数越大、载铅量越大就越适合钓深水。不过,纤细的标尾也确实不适合远距离观察,所以大号浮标被我加了两颗豆豆,这样的话长竿钓浅水就醒目了(钓者不用担心这两颗豆豆会影响浮标的整体灵敏度,其实一点影响都没有)。另外,很多钓场限制竿长,在竿长相同的情况下,浮标越长,钓得就越远,在不违规的情况下会占一些便宜。
再说说中长脚、中长尾式的。由于标脚、标尾长度适中,因此它既有行程标的部分特点,又兼有短脚标快速翻身、快速到位的部分特点,更适合钓综合性鱼情,比如在水库野钓,一套浮标能适应任何环境,具有很强的广谱性。
四、球型的标身意味着它不会是芦苇或茅草材质的——芦苇和茅草没有这么大的直径。如果是天然材质的,它会是巴尔沙木的,这种材质的浮标信号清晰,不夸张也不慵懒,深受钓友们喜爱。它也可能是人工材质,人工材质比较好的材料就是所谓的“纳米”,其最大的好处是浮力稳定、误差小。
从整体上看,这种浮标属于中脚中尾标,整体长度也不大。这种标型不论是天然材质的还是人工材质的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不适合太深的水和太高的浪,它适用于短竿钓不太深的水域,并且因为它的标脚并不短,所以翻身不会太快,更适合慢节奏的休闲钓。
五、这是一款标尾加粗的短标,看起来更醒目,它同样适合短竿钓浅水,但由于加粗的标尾会提高风阻,且浮标整体较短,所以在风天稳定性是其短板,它比较适合风和日丽的日子使用。
六、这也是一款短标,适合钓从半米到1.5米水深,尤其开春钓浅滩时,这类浮标有明显的优势。
七、这款浮标没有太多用武之地,适合在半米以下的浅水中钓小鱼,有人也用它来钓虾。它也可以作为冰钓标来使用。
八、这款浮标的适用范围也很狭窄。超短的标尾意味着它到位很快,超小的标身意味着载铅很少。也就是说,在浅水钓快口是它的强项,比如几个钓友在一起掐鱼。
看了上面的介绍,相信这位钓友对于怎样选一支靠谱的浮标也已经心中有数。
一支浮标不可能钓遍天下无所不能,我们在选择浮标前首先要清楚这支浮标要用来钓什么鱼、用于什么季节、用多长的竿子,甚至连自己的视力情况也要考虑进去。比如钓鲫鱼突出的是轻灵,长竿子只有铅坠有一定重量才便于抛投,所以浮标的载铅量要大。还有,一支好的浮标会有很高的灵敏度,但是有的时候,钓鱼恰恰需要追求迟钝,比如浮钓草鱼和鲢鳙的时候,在小鱼不断的攻击下,灵敏度越高的浮标,无效的动作就会越大,进而造成大量的空竿。这时,反应迟钝的浮标恰恰能表达出真实的信号。所以,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所需要的浮标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然后再加以筛选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