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记录三段钓行,既有失误,也有失误后的调整。失误在对天气的判断和钓点深浅的选择,调整主要是针对上述所做的改变,包含钓法和目标鱼种的改变,从结果来看,还是很见成效的。
上周二降温,低温降到零度以下,按照常理判断,降温三天后应该是鱼口大开的时候。周四下午到河边,九米竿,挑深浅过渡的较深侧打了几个窝子,窝子都打在河心位置,当天体感很冷,深塘位应该比较好钓。
等待醒窝的个把小时,照例开始端鳊鱼。河西一侧的桩子虽然离岸稍近,但也在十米开外,九米竿挂四米线组勉强能扔到桩子旁边。桩周围有残破的渔网,落点位置稍有偏差,就有可能挂网断线。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在呼呼的北风中奋力将钩饵抛向远方,上百次的提拉引逗,在收获四条鳊鱼的同时,也付出了两把钩子的代价。
盆子里是半天的渔获,可怜的三条鲫鱼,还是在稍浅的位置端出来的,自己打的窝子除了两条小麻将,一无所获。
周五晚到店里拿了一根十米竿,就为了那远处的鳊鱼窝,实际用下来感觉不足长,偏重,买的仓促了。
周六开始升温,昼夜温差大,到河边已日上三竿,犹见满地白霜。我不喜欢霜天钓鱼,中午气温上升太快,搞不好就全线停口。当天窝子的选择在深浅交接的浅位,我用十米竿,满竿打窝,朋友用八米竿,钓得稍浅稍近。
打完窝照例端一会儿,河心有零散的鲤鱼星,试着抛了两竿,不多时黑漂,窃喜,提竿却不是预想中的分量。大冷天的,小黄来凑什么热闹,连着两条,之后就一处鲤星都看不到了。
十米竿端钓真是自讨苦吃,刚到河边时风平浪静,后来就是呼呼的西南风,顶风抛竿,要将一克多的钩饵甩到满竿远的地方,个中辛苦难以言说。弄了两条鳊鱼之后,我就再也舞不动竿子了。
周六主钓上午半天,坐东岸钓的背阳面,早上还能勉强看清楚星漂,到午后日影偏西,就完全是凭感觉了。浪里的点点星绿,随波光上下沉浮,加之鱼口轻微,常在引逗时钩住鱼嘴,或挂重后脱钩。考虑到升温口弱,周六我特意换上了小一号的朝天钩,小钩入口是好了,但脱钩率大大提高,一上午就在不停的“哦嚇”中过去了。
总结一下,周六朋友钓得稍近,大多是二三两的板子,我钓河心,却是一两左右的连竿,看得上眼的不过十余条。唯一可安慰的是翘嘴弄得不少,这种小黄翘味鲜肉嫩,常在引逗中半水接钩,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周日在群里立了军令状,三十条板板是底线。虽然气温又进一步上升,但我相信自己的判断和应对,应该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周日预报的雾霾天气,预备钓一整天,所以选择西岸打窝。这次带了两根竿子,一逗一守,窝子全部打在七米多远的地方。十米竿挂立漂双钩线组守钓,八米竿走钓。在选择八米竿线组时我很是犹豫了一番,立漂灵敏,星漂灵动,最后还是翘嘴的诱惑战胜了理智,0.8通线,1号白狐朝天钩,我要把脱钩跑鱼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刚到河边,水面上雾气腾腾,河心位置十几处鲤鱼星子来来回回,待打完窝准备用长竿去端它时,忽然间星消鱼散,一个鲤鱼泡泡都看不到了。这情景,许是我的脚步重了,许是两岸的人声惊了,又许是鱼变得狡猾了,谁知道呢?
周日找到了合适的节奏,感觉很好,深浅的选择,钓点的判断,新窝老窝的衔接都做得很到位。从开始上鱼到收竿回家,基本没有停口、死窝的时候。守钓的长竿也很给力,吃死口的几乎都是手掌大的板板鲫,有一个是一个。
手竿依旧是十秒钟一次的引逗频率,上钩的鲫鱼以二三两的居多,小鲫也有,都随手扔了回去。虽然这一沟的鱼迟早都逃不过被电的命运,但咱最起码的操守还是不能丢。引逗的过程中常见半水接钩,星漂停顿或加速下沉,都是翘嘴的吃口。有时能明显感觉到翘嘴抢食时星漂的顿感,此时提竿,百分百的中鱼率。翘嘴吃口很猛,都是钩在嗓子眼位置,几乎每一条都动用了取钩器。当天最大一条翘嘴也是半水接钩,七八两的样子,很大的蛮劲,刚开始以为是一条大鲫鱼,出水才看到瘦瘦长长的一条,在阳光下闪着白亮亮的光。
一日的放纵,近晚收竿,不觉已是满满一桶。我这桶子能装二十几斤干货,除去水分,十五六斤鱼肯定是有了。翘嘴压在鲫鱼里面,都半死不活的,到家增了半天的氧气都缓不过来,翻着肚子漂了一池子,只能剖完放冰箱,真正可惜了。
最后啰嗦几句,周四判断降温回升,实际依旧是下行过程,鱼基本不开口。周六升温,用新买的长竿钓远,本末倒置了。周日选择西岸,上午朝阳,下午背光,钓深浅交接的浅滩稍近处,正是鱼趋温晒阳的合适位置和深度,周日虽然依旧是升温降压天气,因对得当,还是小小爆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