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此诗很生动地把一个孩子怕大声讲话把鱼儿惊跑了的情形描写得活灵活现,反复吟诵其乐无穷,诗意盎然。同时也道明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那就是钓鱼要求钓者保持安静。这已成共识,无可异议。不过,道理虽然很明白,但实际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一些钓者往往不谙此理,到了钓场,大声喧哗,误己又误人。特别是到了夏末秋初库塘枯水时节,垂钓更应求保持安静。依笔者多年在水库枯水时节垂钓心得,我以为至少要做到“三静”,即一要“声”静;二要“身”静;三要“心”静。
所谓声静,即是要求垂钓者不要大声讲话,保持钓场安静。夏末秋初,水库水位一般有大幅度的下降,此时鱼对水位的变化特别敏感,尤其是那些几年或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未曾干过的水库里的鱼儿,出于生存本能,对周围的一切动静特别警觉。比如说鲤鱼,钓鱼人几乎没有不说其厉害的,稍有动静,它就会逃之夭夭,特别是那些个体较大的,更是狡猾有加,难以对付。个体较大的草鱼亦如此。试想一下,它们在“道上”“混”这么多年,哪能轻易就范呢?2016年9月13日这一天,我和同事周某一起前往当地小岭河水库钓鱼,从上午5时许到下午5时30分许,“战斗”了12个多小时,在此垂钓过程中,我们都保持相对安静,很少说话。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天我们总共钓获了5尾约3—6千克的大草鱼。在此后的几天里,我的同事李某只身一人前往此地垂钓,也有不错的钓获。时隔不久,在9月24日这天的情况却迥然不同。一大早,我独自一人来到此地,在原钓点垂钓,我布好底窝后,和往常一样,开始静候佳音。情况就在半小时后发生了变化,原来是随后而来的几位钓友,把本来极为安静的钓场搞得“鸡犬不宁”,他们不断高声谈笑,而且在钓法上和我大不一样,我钓底,专攻大物,他们则钓浮,专攻翘嘴白、鲢鳙,距离较近,响声特大。眼望见我的鱼窝里鱼星四起,就是不咬钩。整整10多小时过去,只好望“鱼”兴叹,打道回府。这前后两次的不同情况,虽然不足以证明钓鱼要保持安静的唯一性,但从某个角度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竞技钓规模大,人员多,在竞赛规则中,明文规定不得喧哗、互通信息,手机或其他通信工具必须关闭。其目的就是要为每一位参赛选手提供相对安静的垂钓环境,力争取得好成绩。我想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可是去野外钓鱼,是没有规则可依的,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那要靠垂钓者个人自觉!
其次说说身静。“身”静就是要保持身体的安静。垂钓中这是常常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细节,在水库枯水季节垂钓,垂钓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夫,那就是坐功,要能坐,要能熬,一天下来,多则十几个小时,少则几个小时,都要在钓位上保持相对的安静,如果在钓位上频繁地走动,弄出的声响,绝对会对水里的鱼造成影响,引起鱼的警觉,那样鱼是不会咬钩的。而且,来回走动的身影,也同样会惊吓水中之鱼。如果需要做底窝,动作也不宜过大,要轻拿轻放,特别是后来续窝时,更要如此。有些钓友肢体语言过分夸张,不仅对自己垂钓有影响,而且对周围垂钓也不利。在垂钓过程中,如确是体力不支,需要休息一下时,最好是轻轻悄悄地离开钓位,等体力恢复一下后,同样要求蹑手蹑脚回到钓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惊动水中之鱼,争取有更好更多的鱼获。
最后说说心静。心静也可以理解为心境,这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有些钓鱼者,上鱼时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无鱼时,坐立不安,心急如焚。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钓鱼也一样,急不得,躁不得,得有耐心才是。特别是久不上鱼时,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戒骄戒躁。面对得失,要心态坦然,淡泊功利,努力达到心如止水、心静如镜的境界。说时易,做时难。要达到这种境界,还得努力提高个人的修养。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无数文人墨客诸如“直钩无饵,离水三尺,愿者上钩”的姜子牙;“斜风细雨不需归”自号“烟波钓徒”的张志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的杜牧;还有李白、孟浩然、王维等等这些文人雅士的身上,去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垂钓释放精神的压力,寻找生活的快乐,从而得到心灵的寄托的。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今日的中国,已是政通人和、国富民强。生逢盛世的钓鱼人,更要敞开胸怀,放下得失,淡泊功利,去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和生活的幸福,提起钓竿,去钓快乐,去钓健康,去钓和谐,去享受青山绿水,而不是在得失上斤斤计较。只有这样放下得失、放下功利,才能心静,只有心静才能心平气和,只有心平气和才能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进而去享受垂钓所带来的无尽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