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看看这些钓具老照片,勾起80后钓鱼人的童年回忆

随着岁月的增长,近期发生、做过的事容易忘却,而儿时的记忆越来越清晰。仿佛就在昨天。特别是爱上钓鱼这行,更加怀念过去儿时、少年时代钓鱼时光。看到下面这些老钓具的照片,一定会勾起你无限的童年回忆吧!

我童年的家,坐落在有一条大河从山边流过的小镇的北城,以盛产大米而闻名。这是一个小盆地,稻田连片,水网密布,阡陌纵横。大大小小的水渠里游动着数不清的鱼儿,走在岸上就能清清楚楚地看见柳根儿、沙咕噜子、葫芦片子、花泥鳅们逆水群游的身影,大些的鲶鱼、呀鲁、七星子、老头鱼也时常见到,在长白山区里,是个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那时不知鱼贵—小河的鱼太多,更不知渔具贵—几乎没见过。

那是田野的河沟里、家旁的小溪中那成群结队的鲫鱼、溪哥,却是随处可见,看得心眼发痒。然而工具是难得的,既有所处地域的因素,更是资金上的无奈,买是不可能的。都是自己做,按现在的说法是diy。竿子用山上的小毛竹,为寻一条大小适宜的竹子,用几个星期天的时间,带上砍刀,翻上几座山才得寻觅。砍来后,放在室外,自然干燥至七、八成样子,对竹节用锉刀、砂纸进行初步打磨,然后用煤油灯对竿身的弯曲部分进行加热,在板凳中间帮上绳子留出适当的空间对竿体的粗大部位进行校直,并保留被煤油灯烧灼时留下的一圈圈黑色的痕迹,以示装饰。过后,用绳子绑住竿稍,悬挂起来,把手处再系一绳子帮一重物坠地成型,再讲究一些,还用清漆涂装几遍,这样,数月以后,一条笔直、锃亮的竹竿就完工了。

钩用小号的绣花针,在煤油灯上灼热,拿二把钳子弯曲成型就成。铅皮是用机米厂(每个农村都有的就是把干的谷脱粒成米和面粉)的保险丝、浮标是用挂在房外的大蒜心剪成十几公分长、再在上面插一段拔了边的鸡毛、把大蒜心二头扎紧。

有一年,在玉米刚刚成熟的时候,,有一次我拿着自己的土制竹竿,掰了一个嫩苞谷,来到河边桥墩下,那时候也知道想要给鱼儿撒点东西了。撒的就是几颗嫩玉米,钩上也挂了两颗嫩玉米,就一屁股坐在地上,那个时候鱼可真好钓啊,不到3分钟吧。鸡毛埂子做的星漂稳稳地,不急不速地直往水下钻,一抬竿子,好大的劲,我可慌得不行,中大鱼了。看着竿梢弯得快断,就直接把竿一平,人鱼拔河了,也不知溜鱼、拼命往上面拉,线粗钩大没几下就被我拉上来一个两斤多点的鲤鱼、两手用力抓住鱼赶紧拿到家里父母面前说:我钓到了大鱼、脸上两眼放光一脸的成就感,那种喜欢就真如小学考试得了双百分一样,虽然在多年过后,我所钓鲤鱼比这条大得多,也多得多,但那荡漾在心理的强烈欢喜却犹不及。

一个人,一生可以忘却很多人,但始终会有一个人不能忘怀。

一个人,一生可以忘记很多事,但儿时垂钓记忆却永不磨灭。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