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不保护水资源未来我们或将无鱼可钓

据国家水利部公布的最新一项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2693个,近30年来消失的湖泊共计243个,新疆消失62个,湖北55个,内蒙古59个,江苏11个,安徽10个……近几年来,湖泊消失的速度仍在继续增长。水资源不断地消减,导致了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区,已经处于钓鱼难或无鱼可钓的尴尬境地。

俗话说:鱼儿不能离开水,瓜儿不能离开秧。随着水资源的消失,渔业资源当然也会跟着紧张起来,钓鱼人是越来越艰难。那么造成此种局面是何种原因呢?

开发是水资源消失的头号杀手

跨入21世纪以来,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人与湖争地,抑或大面积非法填埋湖泊,抑或设立开发区。有的地方是开而不发,搁置荒废,导致渔民无鱼可捕,改行歇业;也使得垂钓爱好者只能选择家养池塘进行休闲垂钓,完全失去了野钓的乐趣与意境。

环境污染乃是水资源消失的催化剂

湖泊污染主要是来自于农业面源污染,在河流和湖泊富营养问题上,农业面源污染占了60%—80%0其中,农用化肥的过度使用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元凶。据江苏太湖地区的调查,有机肥与化肥的使用比例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3:7转化为90年代中期的1:9。除少数湖泊为中营养外,长江中下游大多数湖泊均不同程度富营养化。

仍以太湖为例,在1981—2000年间,总磷年均上升25%;总氮年均上升11.7%;高锰酸钾指数年均上升4.1%,2000年后,恶化势头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近20年来,太湖水环境质量基本上每10年下降一个等级。正因为水质的下降,造成太湖水生动物数量下降,水生植物分布面积减少。鱼类从60年代的106种锐减至现在的60—70种,青鱼、鳙鱼等洄游鱼类在太湖几乎绝迹;底栖动物螺、蚌等大型软体动物减少,耐污染水蚯蚓、水生昆虫幼体增加;浮游动物大型的枝角类、桡足类种群、数量减少,而小型的轮虫、原生动物数量大幅增加。与50年代相比,90年代初五里湖减少了53%,东太湖减少了42%,西太湖减少了24%。水生高等植物分布范围大幅度缩减,群落组成趋于简单,沿湖岸大型挺水植物消失。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生高等植物分布面积减少了126千米。

生态失衡是鱼类减少的根本因素

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高速开发渔业资源的口号下,许多湖泊成了养殖塘,有的从外地引进鱼种,甚至从国外引入新品种,盲目地移植新的鱼种进行养殖,虽然一时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但结果是打乱了原湖泊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湖泊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例如,平日里作为人们盘中餐的草鱼,在移植后竟成了大杀四方的生态杀手。在新世纪初,江苏盐城市大纵湖内的生态比较平衡。但从2005起,人们为了发展渔业经济,在湖中投入大量草鱼鱼苗。草鱼在大纵湖中没有天敌,毫无限制地生长。从此,不仅水生植物近乎绝迹,就连其他的鱼类也难以与草鱼抢食。去年秋天,我与几位钓友相邀前去垂钓,在南湖中,钓的是青一色的草鱼,而原具有地方特色的白鲦、鳖鱼、鳙鱼和鳡鱼等难觅踪影。另外,沿湖建别墅也是影响生态的隐形杀手之一。很多地方流行沿湖建别墅,这就带来了湖泊生态的加剧恶化。

垂钓离不开鱼

要改善环境,退湖还鱼,保护水与渔业资源,让垂钓者能有一方休闲娱乐的净水,笔者以为,首先要遏制无休止的乱开采与滥开发。湖泊的健康生态系统离不开流域的有序和合理开发。任何利用的核心都在于平衡,要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其实就是保护生命之源。保护渔业资源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之事。其次,就是要想方设法阻断农业面污染,大力发展商品有机肥,从源头截减污染,促进湖泊生态康复。不妨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固体有机废弃物研制出的微生物有机肥料,来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再次,探索套养新路。近悉,江苏省采取在洪泽湖上游第一道水用于养鸭,第二道水养鱼,第三道水则种水生植物,鸭产生的有机废物可以喂鱼,而养鱼产生的微生物可以在水生植物中分解。笔者看到,第一道水看上去是浑浊的,而从水生植物中排出的水基本就是清澈的了。洪泽湖人能从水岸带、湖泊生态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由以往的单纯追求水质保护,进而转向整体流域的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为促进湖泊全面健康强身健体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让我们钓鱼人看到未来的希望。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