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钓了一段时间鱼的朋友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钓鱼太复杂了!这复杂两字概括了许多钓鱼之内以及之外的一切因素,当然,也包括鱼饵在内。
初接触钓鱼时,很简单,从思想上到装备上,都简单得很,常常是“五大件”:竿一支、线一副、凳一张、篓一只、蚯蚓罐一个。典型的传统钓装备所折射的思维总是拘束在某一范围内。后来鱼钓得多了、书读得多了、朋友结识得多了,装备不断添置,钓点不断拓展,蚯蚓罐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大包小包一大堆,如同叫花子搬家。大家扎在一堆谈得失,讲得最多的,还是饵料。但很多的钓友对饵料的认识仅停留在品牌的阶段,而对不同品牌的饵料之间有何相同相似、或同一品牌的饵料中有哪些相同相似,却没有根本性的认识,以至于在使用时不知变化,不知如何变化,不知如何根据鱼情、水情、天气等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钓鱼技术普及得最多的方面,当数饵料。君不见铺天盖地的广告,以及花样不断翻新的光碟,莫不是一遍遍讲述着饵料如何如何使用,特别是各大鱼饵厂家推出的那些诸如使用说明、内刊、海报之类的。我们不管厂家是出于什么目的,这些宣传品对于广大钓友来讲,都是如获至宝,必存得之而后快、试之而后爽的心情。但我们冷静下来看看饵料包装袋上的成份说明,往往都能发现一些相同相似之处,豆类、薯类、麦类、鱼粉等都是制饵的主打原材料。不同的仅仅是加工方法、味型、颗粒的粗细,变化极其有限。而且纵观各个厂家累年层出不穷的所谓新品饵料,更是万变不离其踪。
其实用饵的道理只有一个,不管是什么饵,评价其好与不好的标准只有一样,那就是鱼喜不喜欢。纯天然的虫类饵不必说,鱼都爱吃。豆类、薯类、麦类等放入到自然水域,鱼也爱吃,但为何偏偏就是把这些东西经过加工处理,然后添加了一些别的东西,就变得有的鱼爱吃,有的鱼闻都不闻呢?原材料既然没有题,那么问题就是出在加工处理上和各种添加剂上。
加工处理的和添加的各种添加剂目的,就是为了改变饵料的物理状态和诱鱼性、诱食性,如熟化、膨化、细化,还有增粘、促雾化等。添加剂中有改变状态、味型的。那么说到鱼饵变化的根本上,就是从饵的状态、味型上在变化。所以掌握了一种鱼饵的状态、味型特征,掌握了所钓鱼需要的状态、味型特征,两者进行科学地结合,才能钓好鱼,这就叫投鱼所好。
我遇到很多钓友拿着蓝鲫2#上鲤、草、鳊,拿着浮钓鲢鳙狂上鲫鱼的情况,这些钓友都问着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拿着鲫鱼饵钓不着鲫鱼?拿着鲢鳙饵不上鲢鳙?道理很简单,因为制造这些鱼饵的成份相同,状态合适,而且恰好味型又属广谱型,所以想钓的鱼也上,不想钓的鱼也上(野钓上什么鱼都喜欢、竞技钓对象鱼就苦了)。但问题又发展到深层次了,既然是包装是指明是“XX鲫”、“XX鲤”,所指对象明确,事实上是众鱼皆宜,是不是有误导之嫌?要是这样想,可真难为厂家了,这鱼口实在太杂,种类确实太多,各种鱼在食物链上交叉点太多。厂家只能给饵料定位一个大概的方向,给钓鱼网提供一种参考,具体要做到针对性很强,还必须得钓鱼网自己来根据具体的鱼情来配制。
既然厂家不能把饵料的功能化做到更具体,那么厂家只能提供一系列的配方供钓友选择。但很多钓友不太重视厂家提供的这些配方,认为自己随便配一配,就能钓得很好。如果您确实对饵料认识深,那倒是可以自己配。若是对饵料几乎没有认识,那变得照方配药。因为厂家提供的各种配方都是有根据、有针对性的,例如颗粒量要多少,大颗粒含量多少,小颗粒含量多少,雾化快速的成份需要多少,粘合成份需要多少,是以香味为主还是以腥味为主等等。
所说的这些都是变量,但每一个具体的配方,就是一个配饵的思路。抓住思路的方向,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部分。配方中的哪种饵料能用其它饵料代替,或者用哪几种饵料的组合代替,掌握到这种程度,用饵就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从这一角度来看,厂家给出的千变万化的配方,也是在状态和味型上做文章,这就是核心部分。
笔者热衷于野钓十余年,所结识的善于野钓的朋友也很多。这些朋友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喜欢找“秘方”、“小药”。但所找到的所谓“秘方”、“小药”却用得并不顺手,搞得一头雾水。究其原因,还是把鱼摄食神化了。“秘方”、“小药”所体现的无非也是在状态、味型上的变化。例如三香酒、药酒、麝香液等,都是特殊的香型,但有的鱼喜欢,非它不吃;有的鱼闻了却避之不及。而钓友却梦想着“秘方”、“小药”放之四海而皆准,未免是强鱼所难。
另外有大部分的野钓的朋友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希望一种饵大小统杀。在野外垂钓的目的,除享受大自然垂钓之乐外,还可将所钓获的鱼带回家去,享受吃鱼之乐。所以对饵料的要求不是很高,在状态与味型方面要求各种鱼尽量兼顾,希望能用香饵钓到吃腥的鱼,小饵球也能钓上大鱼。站在野钓的角度想想,也无可厚非。但长期的不分状态、不分味型,进而不分鱼大小、种类,导致用饵僵化,不思变通,甚至压根就没想到需要变通。一旦天气、水情、鱼情等等饵外因素发生变化,就不知所措,仅盼着老天爷能给个好天气等。
自从接触竞技钓后,那些喜欢钓鱼的朋友们就开始对饵有了全新的认识,甚至处在求知的状态,对以往不屑一顾的文章捧着翻来履去地读,对以往不屑一顾的饵料翻来履去地闻、配、试用。为何这样?原来是发现自己对饵的认识远远达不到对竞技比赛的要求。竞技钓对象鱼可不比在野外水域,对状态与味型的要求严格了许多。一种饵料、一种状态甚至一种味型都不能满足一场比赛的需要,前期与后期用饵变化往往很大。从这个角度来讲,竞技钓对于传统野钓有了用饵方面的促进作用,而且更加说明饵料的味型状态是与钓法分不开的。
钓鱼网无法不与饵打交道,因为诱鱼上钩的最直接的东西就是饵料。所以各种饵料还将层出不穷,也许在加工制造工艺方面会有技术性的变革,但最根本的东西——状态与味型却是永恒的主题。掌握了饵料的状态与味型,也就是给自己增加了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弱水三千,取一瓢饮,您那一瓢要是取到点子上了,那就会享受无尽的垂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