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是比较贪吃的鱼类,又基本没什么天敌,进食大胆甚至鲁莽,所以在调钓环节上可以稍微马虎一点。注意,是稍微马虎一点而已,太过迟钝它们也不买账,它们不傻,只是 没有鲫鱼那么敏感罢了。关于钓组,纵观大江南北,长子线几乎一统了江湖,尤其是夏天。那么长子线钓鲶鱼到底好不好呢?当鲶鱼多次把鱼钩吞进胃里的现象出现 时,这就意味着钓组的灵敏度过低,标相无法在第一时间表现出来,致使提竿滞后,而长子线又恰恰能使鱼钩进到鲶鱼胃里,如此不仅摘钩麻烦,鲶鱼也遭罪,缩短 子线则能缓解这个问题。
既然子线缩短了,那么如果下钩的子线长度刚刚好,是不是意味着上钩的子线就短了?这时候上下钩的区别也就没意义了,不如使子线等长——大约10厘米左右的等长的短子线更适合钓鲶鱼。针对不同的目标鱼灵活调整钓组,使其更具针对性,属于特事特办,效果不错。
这种鱼饵也适用于海竿。我用的是串钩自带窝钓法,鸡肝泥掺土作窝料,在串钩上分别挂鸡肝泥和猪脾,鸡肝泥的上钩率最高,几乎百分之百。由此可见,这种鲶鱼饵是成功的。
另外,这种鱼饵我今年刚刚发明,还没有机会做更多试验,但是每次施钓均有鲫鱼上钩,可能是因为钩大、饵大的关系,上钩的都是大鲫鱼。那么,这种饵料在初春、深秋等鲫鱼嗜荤的时节会否更有诱惑力呢?里面还需要添加哪些成分以及添加多大的比例呢?这些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论证。
不过总的来说,从钓鲶鱼的角度来看,这种鱼饵把相对固态的饵料变成了搓饵。虽然饵料的状态还不能算是标准的台钓饵料,但是已经很接近了。
久泡的鸡肝、猪脾、蚯蚓之类的东西,味道不会持续释放,而是越来越淡,笔者的这种鱼饵则能够始终保持最高的浓度,不间断地溶解,一刻不停地向觅食的鲶鱼提供“这里有食物”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