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春季钓鱼技巧分析之钓浅窝草滩详解

在我们这一带,每年的早春(立春、雨水)后半期,最迟3月初惊蛰前,封冻了一冬的大小水体的坚冰都已化开,将整个水体暴露在早春的凛冽冷风中,整个水体的水温急剧下降。这时,趋温性很强的鱼儿会逃到哪儿去呢?过去,我们认为,在早春气温仍然很低的情况下,鱼儿会逃到水体中水较浑、水温较高特别是有水草丛的深浅交界处去。所以在早春寻找钓场时,我们总是找那些整个水体(包括浅边)水较深的钓场,专门在枯草多的深浅交界处下钩。2012年早春的一次垂钓,打破了我们的这种认识、这种做法:早春的鱼儿,在坚冰化开后,不仅会去很浅的浅草滩,而且在一定的限度内,水越浅,鱼越多,钓获量也就会越多,这就为我们在早春寻找钓场上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那是2012年的3月6日,我们去谈家庄南大坑垂钓。2月28日,我们曾来这里钓过鱼,那时,冰还没开始化,我坐在冰面上,在紧靠北岸干芦苇丛旁凿开了个冰洞。半天下来,连上了20条大小鲫鱼,共3斤多。3月6日那天,这里的冰已全部化完,我就坐在北岸上,在这个老窝点撒了点诱饵,专等鱼儿上钩,可左等右等,从上午11点半到下午2点半,3个小时过去了,浮漂一动不动。我有点纳闷:同一个窝点,一周前还连连上鱼,怎么一周后会一条鱼也没有了呢?这个老窝点,水深1.1米,比此坑的最浅边才深了二三厘米,处在浅边处,旁边又有干苇丛,符合早春逗钓枯草丛的要求啊!怎么就无鱼问津呢?正当我迷惑不解之际,谈家庄的一个青年农民,带着钓具推着自行车过来了,大声对我说:“老人家,没钓住鱼吧?鱼都跑到坑东边浅沟里去了。那里水浅苇子多鱼儿在苇丛里乱闹腾。快去那儿吧。”说完,向那里走去。我有点不大相信,大坑东边与大坑相连有个南北半截子沟,里边净苇子,水很浅,最深处也不到60厘米,浅处只有30多厘米,鱼儿怎么会跑到那么浅的地方去?不信归不信,但这儿无鱼,这是事实,我不得不怀疑起自己的判断。在无鱼可钓、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放下鱼竿,到大坑东边看了看。这一看,我才相信了那位青年农民的话。

大坑东边这条浅水沟,原是条南北走向的废沟渠,前几年被附近窑场烧砖起土挖去了半截子,还剩下这半截,有40多米长,与大坑相连,里边长满了芦苇和其他水草。夏秋季节我们来这个大坑垂钓,曾观察过这半截子沟。那时,这里非常茂盛的苇枝、苇叶,占满了整个浅沟的整个水面,不仅水浅无鱼,还根本找不到可以下钩的地方。3月6日那天,我到这一看,情况大变,让我大吃一惊:虽然水仍然很浅,但鱼儿却很多,大小鲫鱼在草缝中穿来穿去觅食,原来茂密的苇枝、苇叶,由于干枯、腐烂,留出了许多可以下钩的空隙,有几个附近村爱好垂钓的农民,正持竿垂钓。他们都是长竿短线,用星漂钓浮,只钓了二三十厘米深,在草缝里钓。我没带星漂,立漂又太长,没法钓这么浅,只好干看着。

第二天,我们赶来这里垂钓,学着几位农民的样子,立漂换成星漂,也用长竿短线的办法进行逗钓。一连4天,天天钓2斤多,直到听说别处可钓鱼更多,我们才转移了钓场。

为什么早春在水深1.1米的湿地,过去上鱼多的老窝点处无鱼问津,而在水深最深处只有60厘米深的浅草沟里却有那么多鱼儿呢?为什么平时无鱼去的浅草滩,到了早春坚冰化开后却有那么多的鱼儿闹腾呢?我看,重要原因有三。

其一,鱼儿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迫使鱼儿离开水较深的过冬窝点去另寻他处。坚冰化开后,大自然将覆盖在水体表面的“棉被”掀开了,整个水体的水温急剧下降,上层冷水与水温较高的底层水上下对流加快,鱼儿藏身过冬较深水处的水温,已经变得不适宜鱼儿生存、觅食的要求了,鱼儿不得不另寻出路。

其二鱼儿是冷血变温动物,体温必须适应水温的变化,与周围的水温保持基本一致。要想做到这一点,鱼儿必须调节自己的体温,调节得最快、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物理调节,即寻找适合自己体温,水温相对较高的水域。在坚冰刚已融化的早春,水体的什么地方水温较高,适合鱼儿活动、觅食呢?那就是水体的水浅处。因为水浅,早春的阳光容易照透,水温上升很快,远远高过其他水域的水温。由于早春的阳光不太强烈,很不容易照透1米以下的水层,所以鱼儿会从水较深的窝点处,向水浅处游动。

其三,水浅处水温上升快,水体中的各种浮游生物,也会向水浅处游动,这些都是鱼儿的美食佳肴,鱼儿也会随之而来。只要是浅水处枯草较多,能藏鱼,鱼儿感到安全,水越浅,水温越高,来到这里的鱼儿会越多。

2013年早春,冰化后的第三天,我们到外排河垂钓。这里没有浅滩,只有浅边,浅边最浅处水深1.2米。沿河边有些干枯了的芦苇里面水深1.5米左右。我想起2012年早春在谈家庄南大坑垂钓的经验、教训,就在水深只有1.2米的较浅边干苇旁,做了个窝点,别的钓友都在干芦苇丛的里边,水深1.5米的地方下钩。结果,几天下来,用钓友们的话说,就是我“天天辉煌”,天天比别人钓得多。

2012年和2013年两年早春的垂钓告诉我们:虽然不同钓场情况不同,有的既有浅滩,又有浅边,有的只有浅边,没有浅滩。不论是钓浅滩还是钓浅边,只要水体同时具备下面三个条件,我们就可以下钩垂钓:一是下钩处水浅。浅,要有个限度,不能浅于30厘米,最好1米以内,再深了,水温不容易上去。二是要有枯草丛,而且稠密一些更好,不然鱼儿不敢过来。三是水体的最深处,要达到水深2米以上,水体没有深水区不行。因为在我们这里,寒冬时坚冰下2米多深的水底水温,可达11℃~12℃。这样的水温,鱼儿(鲫鱼)还能游动、觅食,所以坚冰化开后,鱼儿有体力能到水温上升较快的浅水区去活动。如果水体最深处达不到2米,水底水温太低(水深1.5米,水温是6℃左右),鱼儿会不吃不动。早春坚冰化开后,鱼儿体力不支,不会马上去浅水区活动,非得过几天,整体水温上升后,鱼儿才会到浅水区去。所以,在早春,只有较深水域的水体,才会有鱼闹浅草滩的现象。

早春垂钓枯草多的浅水区,根据谈家庄附近几位农民和我们的经验、教训,必须在出钓时间、钓组配置、垂钓方法和技巧等方面,适应水浅、枯草多的具体情况,才能进行垂钓,钓获才能丰收。具体说就是下面的“六要”:

第一,要晚出钓。出钓时间早了,太阳照射时间短,浅水区水温上不去,鱼儿不会来浅水区活动、觅食。一般要等到上午9点钟以后才出钓。最能上鱼的时间段是上午10点半到11点半,下午2点半到4点半。再早、再晚都不大行。

第二,要用星漂。主线用线用1号或0.8号;脑线0.4号或0.6号。因为是在在枯草丛中垂钓,容易挂钩,主、脑线在细的基础上,适当粗一点,使其既不失灵敏,又不易断线丢钩。钩用伊势尼1号或袖钩2号,垂钓的都是大、小鲫鱼,钩小点满可应付。最主要的是一定要用星漂,不能用立漂,立漂在水浅、枯草又多的浅草滩没法进行垂钓。星漂有4粒即可,漂星之间的距离,适当拉长一点,调钓时,2粒入水,2粒平躺水面,这样,不论钓深点、浅点,不用再调漂,都可应付,灵活、方便。

第三,要长竿短线。在这样的地方垂钓,抛竿、起竿,都要垂直上下活动,不能拖拉钩线,所以必须是长竿短线。竿尽量用比较轻巧、调硬的碳素竿,一般长4.5米到6.3米。短了,不易找到合适的钓点;长了,太重,拿着费力。线长2米就可以了,长了,易缠绕在枯草茎上,麻烦。

第四,要走着逗钓。不宜撒饵做窝,也不宜坐在一处守钓,应该走着逗钓。在稠密的枯草丛里,专找那此稍微稀疏、缝隙处,轻轻将饵钩递过去。过一分钟,无鱼咬钩,就要轻提钩饵,上下活动一下,引逗鱼儿咬钩。过三五分钟无鱼问津,就要另寻他处。

第五,要钓浮。枯草丛的底部,往往枯枝败叶太多,鱼儿一般不在最底层活动,特别是二三两的较大鲫鱼,多在枯草丛的中上层枯草缝隙中穿来穿去,寻找可食之物。所以走钓不钓底,而是钓浮,钩饵的重量(下坠力)不能大于星漂的浮力。下坠力大了,容易使钩饵沉人底部的枯枝败叶中,会影响鱼儿咬钩;下坠力也不能小于星漂的浮力,下坠力小了,钩饵的重量轻了,饵钩容易被水层表面的一些杂物如还没腐烂的干草叶、干草枝挡在水层表面,饵钩深入不到鱼儿活动的水层,所以调钓时要空钩半水调平水。由于钓饵(红虫或红蚯蚓)重量很轻,这样调钓,上述两个问题都可避免,使饵钩既不会被挡在水面,又不会沉入最底层,可以顺利地到达鱼儿活动的水层。

第六,要用加工过的虫饵作钓饵。因是在枯草丛中走着逗钓,所以一般不用素饵,素饵在逗钓中容易脱钩。在用虫饵作钓饵时,红虫的效果最好,其次是红蚯蚓段。不论是红虫还是红蚯蚓,使用时都要进行一下简单的加工,那就是挂钩后,要先在牛奶水或麝香粉里蘸一下,然后再下钩垂钓。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加红虫或红蚯蚓的腥香味,让更加强烈的腥香味刺激鱼儿的味觉系统,以便鱼儿在枯草丛中更容易找到钓饵而吞之,避免由于饵钩被枯枝败叶遮挡鱼儿发现不了的现象发生,增加钓获量。

温馨提示:注意安静,说话、走动、抛竿、起竿都要轻微,以免惊动浅水区的鱼儿;在近岸处下钩时,要侧着身子垂钓,避免人影、竿影晃动,影响鱼儿咬钩;文明垂钓,带走垃圾,留大(鱼)放小,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渔业资源。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