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温度比较的高,鱼比较的活跃,且喜欢有活水或者深水区活动,比较的凉快。那么夏季野钓需要注意什么,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看看如下六点。
一、天气的选择
初夏时节,最好选择风和日丽的晴天出钓。当然,气温在10℃-25℃,东南风2-3级的多云天或阵雨后的两三天也是适合钓鱼的天气。我不推荐在忽冷忽热且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的天气里出钓,无风闷热、大风突袭、气温降低或大雨的天气也都不适合钓鱼。
二、时间的选择
在 正常情况下,初夏时节的早晨7点至上午10点及傍晚4点至晚间7点是鱼儿觅食最为活跃的时段。初夏时节的早晨空气清新,水温适宜,鱼儿多游至近岸处大胆觅 食,这时非常有利于垂钓。而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是一天之中水温的高峰期,此时鱼儿多已肚饱体乏,而且较大一些的鱼类在这个时段也不愿意冒险觅食,所以这 个时间不宜出钓。到了下午4点以后,温水又下降到适合鱼儿觅食的温度,所以这个时段是仅次于早间的出钓好时机。在水库、湖泊、山塘等较为僻静的水域,甚至 在晚间7点到9点的时段里仍有不少鱼儿在游动觅食,特别是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鲮鱼及肉食性的鲶鱼等鱼类。如遇气温突然升高的情况,这种现象会特别明 显。
三、钓组的调配
初夏时节野钓,钓竿宜选用4.5米或5.4米的软调手竿,这样能在中 大鱼时对主线和子线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搭配这种钓竿使用的线组一定要粗而结实,主线最好在2.0号-2.5号,子线最好是柔软性较好的1.0号-1.5 号尼龙线。野钓对于浮标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可选用常规的立式浮标,也可选用三四粒七星标。在调校钓组的时候,最好使上钩悬浮,底钩略微倾斜站立,轻轻触 底。铅坠下端最好采用“O"形橡皮环来连结子线,这样的软连接更具伸缩性,可以有效缓冲大鱼的拉力。
初夏五月,笔者所在的东北地区气候还 好,但是江南地区正逢黄梅季节,雷雨之前的闷热天气增多,气压明显降低,水中的溶氧量大幅减少,鲢鱼、鳊鱼等中上层鱼类开始出现“浮头”的现象。这时鱼儿 连呼吸都会感到困难,摄食量自然会锐减。此时,即使有鱼前来索饵,也是以“探”或“试”居多,而吞食饵料者甚少。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调4钓2”的调钓 方式很难使浮标出现“顿感”,也会使上鱼率大打折扣。我认为,此时应采取“调5目钓平水”的调钓方式,在无风天气下也可以“调6钓1”。
四、钓位的选择
初 夏时节,当气温达到10℃-25℃时,鱼儿并不在深水区活动,而是在水深1-2米之间的中浅层水域活动,这就要求96KaiFa源码还应像春天那样继续钓浅滩。在池塘 或湖泊中垂钓,要钓中间,钓向阳,钓逆风,但不要钓顺风。我们最好将钓位选在靠近畜牧养殖场的水域或者常有人倒剩饭剩菜及猪、鸭下脚料的水域。当然,四季 常有人垂钓的老钓位或网箱投喂点周围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五、钓饵的选择
虽然初夏时节的鱼 儿对窝料及饵料的荤素没有特别的要求,但钓者还是应该掌握荤、素饵料的混合调配技巧。如果像春天钓鱼那样使用红虫、血虫或蚯蚓等荤饵,小杂鱼将会把钓者闹 得头昏脑胀;如果全部使用素饵,由于这时的水底温度还有些低,所以素饵发窝会很慢,甚至造成窝子半天不发的局面。因此,我建议钓友在素窝料中加一些红虫或 虾粉、蚕蛹粉这样的腥味添加剂,这样能使窝子发得快一些,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多争取一些中鱼的机会。
至于饵料的选择我们也要因地制宜。这里 所说的“因地制宜”指的是钓饵要符合当地对象鱼的口味。如在水域四周菜地、果园、树林环绕的钓场施钓由于这种钓场周边的昆虫较多,所以采用荤饵施钓很容易 钓获鲤鱼、草鱼、鲶鱼、黑鱼等。如在有人投喂的小型水库水库施钓,宜选蒸熟的玉米窝头,和甘蔗沥泥肥料、酒糟混合作钓饵;如有鸭子等禽类游动的大面积水域 施钓,宜选蒸熟的玉米窝头混合鸭饲料,加些炒香的花生粉、黄豆粉混合作钓饵。如果钓者主钓草鱼和鲤鱼,可直接使用蒸熟的玉米面团作钓饵;如果钓者想要浮钓 鲢鱅,可在饵料中加些酒糟、酸醋以及臭豆腐乳。
六、观漂与提竿
初夏时节,鱼咬钩时具有 急、猛、快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学会准确掌握鱼咬钩的漂相及提竿时机,在采用传统钓法钓底时,鲫鱼咬钩的标相主要有三种:送标、沉标和领标。当出现送标的 标相时,标尾上升到暂停的瞬间是鱼儿吞钩最深刻的时刻,也是提竿的最佳时机;如果钓2目,当鱼儿咬钩沉漂时,标尾顶端刚好没入水面的瞬间是鱼儿吞钩最深的 时刻,此时应毫不犹豫地扬竿刺鱼;当鱼儿咬钩后带动浮标是横移时,只要尾标向某个方向缓慢移动约10厘米的距离,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及时提竿。
初 夏鱼类的觅食动作虽然比春天时大,但还是比盛夏时小很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将浮标调低,而且要像春季一样继续钓灵。如见浮标下顿1目或上顶1目,都要抓住机 会迅速提竿,如等浮标被拉黑或送至高目就会耽误上鱼时机。在初夏时节野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浮标的上下运动情况来判断鱼的力度,如果标浮缓慢地小幅度运 动,索饵的则是小鱼,如果浮标有力下顿或快速上顶,咬钩的多是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