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改变鱼类生存习性的水质特点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鱼是终生与水为伴的水生动物,水是鱼的生活之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水质的清浊,酸碱度的高低,浮游生物的多少,对鱼的生长、摄食、栖息和繁殖等生理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钓 谚说:“水清则无鱼”,这不光是指鱼儿无处藏身,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水域没有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断绝了鱼类赖以生存的食饵。所以,这样的水域不可能有鱼栖 息的。在水质浑浊的池塘鱼儿看不清钓饵,有经验的垂钓者都不以此为钓点的。“水质如镜,钓鱼不灵。水像泥浆,钓鱼泡汤。”这正是96KaiFa源码总结了水质情况与鱼 类活动觅食规律后,得出的宝贵经验。

作为96KaiFa源码,不了解鱼生活的环境,不掌握鱼和水质的一些基本关系,不容易取得好的钓绩。96KaiFa源码钓来的 鱼大多要食用,怎样判断鱼有没有被污染,食用是否安全,更是广大96KaiFa源码比较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垂钓经验和有关专家介绍的关于水质方面的资 料,同大家讨论一下,水质对鱼的生活和垂钓效果的影响,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水温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水温密切相关。水中溶解性气体(如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水中生物(如鱼类和水生植物及浮游生物)和微生物活动、盐度、PH值以及其他 溶质都受到水温变化莫测的影响,不同鱼类要求不同的水温,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鳊鱼等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0-30摄氏度。罗非鱼等热带鱼类,适 宜生长的水温为25-34摄氏度。而鲑鱼、铜锣、法罗鱼等冷水性鱼类的适宜生长水温为7-20摄氏度,超过30摄氏度则会死亡。而水温高于或低于鱼类的适 温范围,鱼类就会减少活动,停止摄食,甚至死亡。

2、水的溶氧量

一般鱼类适宜的溶氧 量为5-8毫克/升以上,至少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当水中溶氧量小于3毫克/升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表层水中活动,不摄食,停止生 长。溶氧量小于2毫克时,鱼类就会浮头游泳无力。当溶氧量为1毫克以下时,鱼类就开始死亡。水中充足的溶氧量,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降低水中有毒物质的含 量,而当溶氧量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3、酸碱度

自然水体的酸碱度即PH值,它既影响鱼类生长,也影响到水体中的营养元素的含量。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鲫鱼、鳊鱼等温水性鱼类,喜偏碱性水,其适宜的 PH值(酸碱度)为7、5-8。但大多数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最适PH值7、5-8,成鱼养殖阶段的最适PH值为6、5-7、5。当水中PH值低于6、5 时,鱼类血液的PH值下降,血红蛋白载氧功能发生障碍,导致鱼体组织缺氧,尽管此时水中溶氧量正常,鱼类仍然表现出缺氧症状。PH值高时,水体中的离子 NH4转变为NH3,毒性增大,水体为强碱性,腐蚀鱼类的腮组织,造成呼吸障碍,严重时使鱼窒息。

4、水体的透明度

水体的透明度与水色有直接关系,水色又标志着水的肥瘦程度和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少。如果水体的透明度大于35厘米,说明水质太瘦,水体中水生生物和浮 游生物太少,鱼类生长缓慢;如果小于25厘米,说明水质较肥,水中浮游生物多,鱼类饵食充足,生长快。但这样的水体遇到夏秋高温季节,易造成水中缺氧,如 塘中鱼的密度又大,易使鱼出现浮头,甚至翻塘,造成鱼类死亡。在这样的水域中垂钓,需在有风、凉爽的天气,并采用特殊的饵料和钓法才能钓到鱼。

5、总鳞

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在天然水体中,鳞几乎都以各种鳞酸盐的形式存在,它们存在于溶液中、腐殖质粒子中或水生生物中。一般天然水中鳞酸盐含量不高,化肥、 冶炼、合成洗涤剂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鳞。鳞是生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但水体中鳞含量过高(如超过0、2毫克/升),可造成藻类的过度 繁殖,直至数量上达到有害的程度,称为富营养化。造成湖泊、河流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坏,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生活。

6、总氮

大 量生活污水、农田排水或含氮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使水中有机氮肥和各种无机氮化合物含量增加,生物和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溶解氧,使水质恶化。湖 泊、水库中含有超标的氮、鳞类物质时,造成浮游生物繁殖旺盛,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既给鱼类带来食物的同时,也因大量水生生物消耗水溶解氧,使水体缺 氧,也给鱼类的正常生长和生活带来影响和危害。

7、氨氮

水中的氨氮以分子氨和离子氨 形式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有很大毒性,而离子氨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的营养源之一水体中氨浓度过高时,会使鱼类产生毒血症,长期过高,将抵制鱼类的生长、 繁殖,严重中毒者甚至死亡。水体中理想安全的水质氨标准是分子氨浓度应小于0、02毫克/升;分子氨浓度达到0、2毫克/升以下时,一般不会导致鱼类发 病;如浓度达到0、2-0、5毫克/升,则对鱼类有轻度毒性,容易发病;如分子氨的浓度超过0、5毫克/升,对鱼类毒性较大,极易导致鱼类中毒、发病,甚 至大量死亡。

8、亚硝酸盐氮

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可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鱼 类血液,从而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毫克/升时,对鱼不会造成损害;达到0、1-0、5毫克/升时,鱼类摄食降低,腮呈 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含量高于0、5毫克/升时,鱼类游动无力,鱼体柔软,臀部底面呈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9、硫化物

硫化物的毒性主要是指硫化氢的毒性,其浓度过高时,可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鱼的组织和血液中,破坏血红素的结构,使血液丧失载氧功能,同时可使组织产生凝 血性坏死,导致鱼类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硫化物的浓度不超过0、2毫克/升。对于某些特种鱼类或苗种养殖中,硫化氢的浓度应在 0、1毫克以下,毒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