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线虽然是悬坠钓组中很小的组件,但它却非常重要。忽视了它,就无法正确运用悬坠钓法,所以它也是竞技钓手需要精心准备的重要组件之一。不管是平时休闲野钓还是在竞技钓鱼比赛中,由于没能配合鱼情合理使用子线,造成跑鱼、不上鱼或少上鱼等遗憾的钓友不在少数。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子线的最大功效、怎样根据不同的对象鱼或鱼情正确使用不同的子线呢?下面就以我多年的垂钓经验和实践经历给大家谈谈关于子线的话题,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使用子线的思路。
一、子线的性能及特点
根据我们垂钓鱼的不同大小,子线化分为不同的号数。不同号数的线对应的线径不同,号数越小越细,反之越粗;不同号数的线能承受的拉力也不一样,强度也不同。好的子线应具备不变形、不涨号、耐冷、耐热、摸着光滑、有一定的伸缩性和抗拉力等特点。
子线分为软子线与硬子线,是没有软调和硬调之分的。我们看到有些子线外包装上标有软、硬调,那是对钓友的误导。为什么要分为软子线和硬子线呢?子线的软硬其实是代表子线的性能。当们遇到不同鱼情时,可根据需要使用软子线或硬子线。软子线对鱼就饵时入口的影响小,能有效减低鱼吞食的障碍。就象人吃面条一样,一吸就进嘴了。质量好的软子线在低温下还能保持很好的柔软性,这是硬子线不具备的优点。相对来说,软子线有时(如钓钝时)对中鱼信号传递的慢,这也是软子线的缺点。硬子线的强度相对大些,抗鱼的拉力强一些。由于子线硬,两子线不会轻易缠绕,减少了换子线的频率,为多上鱼争取了时间。硬子线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很快将鱼就饵的信号反映在浮标上,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在钓轻口鱼或警觉性较高的鱼时,子线硬梆梆的直立水底,加大鱼吞食的障碍。另外,在水温很低时使用硬子线,又遇到鱼开口不是很好的情况,鱼吸食就更不易入嘴。所以,只有了解软、硬子线的各自特点后,我们才能在钓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子线在不同鱼情下的应用
实际垂钓时,我常把鱼情分为快鱼和慢鱼、生口和轻口。从不去想钓大鱼还是钓小鱼,这是多年的实践才让我有了这种理性认识。快鱼之所以快,就在于垂钓水域里鱼的密度很大,而且吃食毫不迟疑,见饵就抢。这在自然水域、鱼又有一定密度的前提下,表现得特别明显。快鱼多半都属生口鱼,钓这样的鱼用硬而粗的子线就是首选。前不久我参加了一场手竿钓鲫比赛,我在赛前得知比赛池中又投入了一批生口鱼,鱼的大小在50~150克,中钩后挣扎的力量很大,试钓时可达每小时60多尾。基于这样的鱼情,我在比赛中选择了偏硬、耐冲击力的0.2号“名人”子线。第一场开赛时的鱼情如我所料,确是生口鱼中钩的多,吃口也很好,标动即有鱼中,最后以50多尾拿下1分。
慢鱼不一定是轻口鱼。所谓慢鱼,就是由于垂钓水域里鱼的密度不够或是被反复钓放,鱼受惊而不肯吃食等原因造成的。这在钓混养鱼时,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切身体会。是不是钓慢鱼就应该选用软而细的子线呢?答案是否定的。王永贵大师曾说过:“钓混养时,我们不要使用太小的线组,还是粗点好。在一条鱼能决定你比赛的胜负时,一旦遇上条大鱼,就因为你的线组小而跑鱼,那就后悔莫及了。”他所指的“线组”就包括子线在内。这句话提示我们:钓慢鱼时,为降低鱼的警惕性而选用软点的子线是没错的,但鱼的冲劲较大,所以线的号数不能过小,要抗得住大鱼的冲击力才不会功亏一篑。
轻口鱼和滑口鱼不能说是一样的。鱼形成轻口的因素很多,有人为造成的,也有气温过低或前后差异太大造成的,当然也有鱼自身进食欲望不强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情况在竞技比赛的后几场和冬季钓鲫时经常遇到。钓轻口鱼时,我们就应当有针对性的选用较软而细的子线,配合比重轻而软的饵料去钓。
三、子线的长度没有标准
钓友常有这样的疑惑:钓鲫鱼用多长的子线好,钓鲤鱼又用多长最合适?我们也常听人说,钓小鲫鱼应用12.5~15cm的子线,钓大鲫鱼应用25~30cm的子线,钓混养鱼应用40~60cm的子线(以上子线长为单线长度)。我认为这样划分子线长度的人有他自己的道理(也是他的习惯),但绝不是标准。钓鱼用多长的子线并没有定律,要视水域的深浅、鱼的大小、鱼吃饵的轻重、上鱼的快慢等决定。比如打浮钓快鱼时,为了加快两饵到位的时间,我们在不影响上鱼的情况下,尽量用长度短点的子线;又如钓点水很浅,也要把子线的长度适当缩短;再如水深超过4米,而且垂钓的又是大鱼,这时我们就应该用长一点的子线。有两个韩国人在一大型天然湖垂钓青鱼,先是用1米长的子线连续跑鱼后,将子线增加到2米,终于成功钓获多条个体在10~20千克的青鱼。由此可见,钓鱼中用多长的子线是没有硬性标准的,要根据不同的鱼种、不同的钓法及个人的习惯去选择子线长度,更重要的是能在钓鱼中善于灵活变通,以多上鱼少跑鱼为目的。
四.打破用子线的常规,拿鱼说话才是硬道理
1.子线的号数一定要小于主线一半?
在一些钓友脑子里,子线的号数一定要小于主线的一半。如用0.6号主线,子线就只用到0.3号。我理解这些钓友,这样的主、子线组合是出于保护主线和浮标。这在平常休闲钓或正常鱼情下应说是合理的搭配,但如果是在竞技比赛中遇到出乎意料的鱼情,我们就不能墨守成规了。如在首届“光威钓王杯”决赛第一场钓大鲫鱼中,那些取得好成绩的钓手都打破了常规。有的钓手用的子线大小接近主线;有的钓手甚至用了超过主线号数的子线,这样做都是为更快、更多的上鱼。要知道在1小时能钓二百多尾大鲫的鱼情下,如果还用常规的主、子线组合去钓,那么你上鱼的频率就会大大减低,想取得好成绩就很难。
2.子线不能作主线?
在水温很低鱼开口又很小时,就算用0.3号的细主线钓这种鱼,效果也不一定好。由于子线与主线的制造工艺不同,即使用到0.3号这样的细线,它在低温的水中还是很硬。特别是在北方的冬季钓鱼,水温在0℃以下,线过硬对信号的传递就有很大影响。主线为什么能在入水后快速下沉?那是因为主线的表面镀了一层膜,使线的比重、强度增大变硬。子线相对主线就柔软多了,在很低的水温中也不会变硬,所以现在有些钓友就利用子线柔软的特点把它当成主线用,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应变之法。
子线在垂钓中并不是起主导作用的,想真正钓好鱼,就要使它与整个钓组合理搭配,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且鱼情千变万化,子线在不同鱼情下的应用是全方位的,只有配合所钓鱼情,正确使用不同软硬、粗细、长短的子线才能在垂钓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