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嗜钓丹寨水库的人群中,有位姓沈的垂钓者。因其钓技非凡,总比别人获鱼多,故而大家称之为“手竿王”,本人曾与其同钓,求教得真谛,不敢独享,遂投书钓刊,公之于众。
一、找鱼路
一般岸边有凸状地形的,水底又有凹凸不平的,或是水底斜坡中有一小块或一小溜哪怕只是巴掌宽的不平地方,都是鱼的必经之路。
另外,有水草而水深又在1.2——2.5米之间的水域,被淹没的田、埂、岩石的坎脚下;原来的水沟、乱石堆、小路、电杆旁、桥墩边等均是鱼尤其是鲤鱼的集散或必经之地。只要手竿够得到的地方,都能垂钓。
二、通鱼性
鲤、鲫、草鱼属群游觅食鱼类,其活动范围较广。它们一般很少在一个地方长时间逗留,而是一边觅食一边前进,待到一定地方后,又掉转回来。
不同地段的鱼群均有不同活动的距离与区域。有的洄游距离远些,有的洄游距离近些。比如在此处获鱼后,那么应该稍等些时。假使又有鱼上钩的话,那么可以断定这群鱼的游动范围属近距离,且数量多,可多钓些时。
如获鱼后稍长一段时间仍无反应的话,那么这群鱼不是远距离游动的就是数量极少,此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换点垂钓,否则死守既费时又白白消耗饵料而得不偿失。
三、诱饵精而少
如果说以上两点是“手竿王”垂钓秘密的话,那么这里所将要介绍的则是他钓技中的秘中之秘了。所谓诱饵“精”精到什么程度,“少”少到多少,这是“手竿王”获鱼的决定因素。其实,他的诱饵成分是一份鸡饲料(各地市场上均有销售),一份生(熟)玉米粒(十余粒用口嚼烂但稍留几粒只破不烂),一份熟菜籽饼掰碎成黄豆粒大小和在一起,做成大约有一个乒乓球大小,轻轻抛到早已定位好的钓点,一个窝子就打好了,这时,可静待鱼儿上钩了。钓饵则用喂窝用的生(熟)玉米粒一颗穿皮上钩即可。
一开始我很纳闷,那么一点点诱饵在这么宽大的水域里能诱来鱼吗?疑惑间照此法试着打了一个窝后,大约10分钟左右,那直立水面露出小半截的浮漂轻轻一顿,紧接着像不经意地斜斜没入水中,急忙快速起竿,顿时觉得水下钓住的鱼剧烈挣扎,手感很重,估约有1500克左右。
事后我问“手竿王”道理所在,他细细地道出了原委:鸡饲料腥味悠然,嫩玉米清香鲜甜,熟菜籽饼香味醇郁,三者掺合在一起,便有种浓浓的腥、鲜、香之味。虽诱饵不多,入水后浓郁四溢,已经足够使周围的鱼聚拢而来。至于嚼烂的嫩玉米粒中留下几粒只破不烂的,那是因为小杂鱼一般比大鱼觅食动作迅捷,咬破的玉米颗粒和短时间没有化散的菜籽饼粒它们暂时吃不动,而只能嘬食鸡饲料和嚼烂的嫩玉米渣。稍顷,大鱼寻味而至,小鱼一哄而散,所剩的嫩玉米粒和菜籽饼粒便为大鱼觅食的对象;钩上穿着的嫩玉米粒自然也要成为它们的口中之物了。
此法效应他打了一个比方说:“这种诱鱼法好比一间屋里有一盆正开放的兰花,恰到好处的悠悠芳香若有若无,那肯定会吸引许多人前来一赏,而且久久不肯离去。如果这屋里有许多盆兰花,那人们进到此间,浓得呛鼻的味道不一定让人觉得比前者更能接受。这就是许多人打重窝耗费了许多饵料而收获不大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