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钓如何选点
1在江河里钓鱼的时候,掌握好鱼情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阳光比较毒的日子跟阴天的时候,鱼的活动习惯是不一样的,晴天时候跟阴天时候,鱼的活动习惯同样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如果不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那么就有可能一无所获。
一、鱼类经常活动和游弋的地方
根据许多垂钓者长期积累的经验可总结出:“河岸平直钓凸处”、“宽钓窄、窄钓宽,不宽不窄钓中间”。
因为鱼在水体中平行于河岸游动时要在凸角处拐弯,所以,凸角是鱼的必经之路。整个河段比较宽,而在窄的地方鱼游动的密度就会相对地大些。
窄河的地段水流速度大些,而稍宽一些地方,水流速度又会缓慢一些,游动的鱼容易停顿下来憩息和觅食。不宽不窄的河段,河中间水较深,鱼会多些。
一般江、河的支流入口处,两河汇流的回湾,江、河转弯的回湾处,矶头下的回湾,闸堤下的尾水渠,桥墩的回湾等处都是鱼经常活动和游弋之处,宜选为钓点,但具体确定钓点,最好在进行试钓对比后再确定最佳钓点。
二、鱼类觅食的地方
下列水域多为鱼类觅食的地方,“堰钓码头,港钓尾,排洪闸下钓两旁。四面空旷择水草,地形复杂好下钩。‘瓶口'下游两边好,河溪汇合鱼最多”。
这是由于码头、河港的下游,水草、芦苇丛生地带,地形复杂的地方,鱼的食物比较多;河川水面狭处(瓶口)和排洪闸下游的两旁,河溪汇合的地方,水流较缓,有回水湾,漂浮和沉积的鱼食也较多,聚集的鱼也就多,可选为钓点。
三、鱼类栖息的地方
岸边有洞穴、有大树的树根或竹林根、茅草处,水中有坑洼、乱石堆处,木桩周围和漂浮物是鱼藏身栖息之地,均可选为钓点。
江钓钓具搭配
2为了可以正常在江边的流动水中作钓,钓具的选配是我们要注意的首要环节。在江边钓鱼时,选用的钓竿不宜过长,钓鱼有句钓谚:“涨水鱼,落水虾”,意思是说,涨水时,鱼多在近岸的浅水区活动。因为近岸的浅水区鱼的食料较平常丰富,鱼儿为了获得充足的食物,常会游到岸边觅食。通常情况下,钓竿有5-7米长就够了。
在江边钓鱼时,钓线与钓钩要应相互匹配。具体使用的型号大小,要根据水面的大小、想要钓的对象鱼情况而酌情配置。线组细就要配小钩,选组粗就要配大钩。如果是想要在江边钓大鱼的钓友,一定要选用大号的钩和线,因为通常情况下,常年生活在江河这种流动水水域里的鱼类,它们的体力远比静水水域里的同类要强很多。
竿、线、钩配好后,就到了铅坠了。在江边垂钓时,应该适当的增加钓组的配重,为的是稳定钓组从而不会被流水冲动。最好是使用钩下坠,坠子沉底,这样更能增加钓组的稳定性。由于钩饵在流动的水中较为稳定,鱼咬钩自然稳定不费力气,中钩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坠与钩的距离约为5-10厘米,坠子在最下端,可用两粒太空豆固定,线头打个结即可。看似三言两语,但是想要顺利的施钓起来,钓友们还需多多练习才行。
江钓的饵料
3江河水域是很多537钓鱼网野钓的第一选择,江河一般都是活水,里面蕴藏的鱼种与巨物都是不可预见的。因此,无论是选择钓位还是准备饵料和诱饵窝料,都要用心。
在江河中野钓时,所使用的诱饵窝料一定要有很强的留底性,一般的江河都是活水,如果诱饵窝料比重太清,很容易跟着水流一起飘走,那么我们所打的窝子就白费了,但是针对各个体型的鱼儿,所选用的窝料不尽相同。
1、在江河野钓小个体鱼儿所选用的诱饵窝料基本上是酒米。因为酒米有较强的留窝性,而且颗粒较小,对小个体的鲫鱼、白条等鱼种都有较强的吸引力。最好能够酒米的颜色变为红色,这样对鱼儿就更具有诱惑力了,我们可以在酒米中加入VB鲫(钓鱼小药)即可达到让酒米变色的效果。
2、江河里野钓中个体鱼儿选用诱饵窝料的时候比较偏向于老玉米。老玉米有着独特的味道,这种味道对鲤鱼、草鱼等鱼种,都有非常好的诱惑功能。在使用老玉米之前,要先用水把老玉米煮一下,让其玉米香味充分发挥出来,再放入酒糟、蜂蜜、黑糖等材料,充分搅拌密封,3天之后即可使用。
3、江河中野钓大体型鱼种的时候,一定要定点野钓,就是要在固定的一个地方野钓,而且几遍不野钓的时候也要时不时的往窝点投放诱饵窝料。我们在江河野钓大体型鱼种时,诱饵窝料一般选择大颗粒谷物混合而成,比如:玉米加麦仁加豆饼等,因为这种大颗粒可以长时间留窝,长时间诱鱼,而且时不时打窝也可以让大体型鱼觅食形成规律,放松警惕。
江河中的鱼类都是野生鱼,跟养殖鱼不同的是,它们都保留着野性,对活饵有一种情有独钟中的感觉,所以在江河中野钓一般选用活饵要比其它饵料都要强。
1、红虫,广谱性很强的饵料,适用于各个鱼种,它鲜艳的红色加上在水中的动作,让鱼儿狂吃不止。
2、蚯蚓,因为蚯蚓的颜色不是很强,在水中的诱惑力没有红虫那么好,不过也是所有鱼种都比较喜欢吃的一种饵料。
3、肉蛆,白胖胖的肉蛆富有高蛋白,是青鱼以及大鲤鱼的最爱。
4、鸡肝,鸡肝一般是在江河中野钓甲鱼、鲶鱼所使用的饵料,它特有的腥味是刺激腐蚀鱼类开口的利器。
5、河虾,河虾是江河中野钓各个鱼种的首选,因为它本身就是江河中很多鱼种的摄食目标,可以有效的降低鱼儿的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