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童年时期在村边小河钓鱼的依稀往事,那时的鱼竿很简陋,多半是由细且长些的杨、柳木杆做成,若没有合适的木杆,就由秸秆(高梁秆)代替。鱼钩是用母亲的缝衣针烧红后退去钢性做的。当然,做鱼钩时因操作失误而多用几根针时,就要背着母亲,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月,无端地消耗缝衣针,也是不可原谅的行为。而我幼时的惊奇在于,用这样的鱼钩钩上蚯蚓、蚂蚱等小东西,却能钓上活蹦乱跳的鱼来。
岁月留痕,钓事演进,当玻璃钢、碳素材质的鱼竿,已无可阻挡地取代着秸秆、木杆、竹竿时,当村旁钓鱼的小孩已被岁月之手牵进“不惑”的门槛时,幸好,有一种情怀依旧未变,那就是对钓鱼的兴趣。但兴趣点已不仅止于活蹦乱跳的鱼,还有鱼竿及鱼竿所展示的魅力。
对鱼竿的钟情,缘于它与钓鱼人的亲密关系。在竿、线、漂、钩等诸钓鱼用具中,常被钓鱼人握在手中的,只有鱼竿。鱼竿端庄、秀美、匀称、亭亭玉立,与岸边纤纤柳枝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一幅垂钓风景。
鱼竿如人。平日里一节节缩至一起,含蓄、内敛、不嚣张、不矫情,当它一节节伸长挺身而出时,又展现出伟岸笔直挺拔的风骨。鱼竿钢柔兼具,弯而不折。曲直之间,演绎了人至中年才能具备的人生状态。
鱼竿握久了,也许是浸透了手泽的温润,总感觉这是一种能够把握,能够触摸的亲切,不像生活中某些花哨、玄妙的东西,总让人可望而不可及。
因心存一分对鱼竿挥之不去的眷恋,渔具店便成了时常光顾的地方。目光在琳琅满目的鱼竿间游离,思绪也在河边湖畔飞扬。看鱼竿不一定非要买,就如好的东西不可能全部拥有一样,静静地注视、品味、观赏也是一种享受。这情形犹如男人面前有嘉丽三千,但不能钟情所有,这其中只能有一位与你相濡以沫,共同走过风雨,经历岁月的打磨,最后走进夕阳深处。
如此说来,渔具店中的每把鱼竿,最终都会投入钓鱼人的怀抱,挥洒在一泓碧水间。
节假日里,常被妻子抓壮丁般虏至街头,陪她出入店铺、商场,我曾认为这是一种罹难。自从有过渔具店里这等近乎刻骨的赏竿感受,终于理解了如吾妻等女人恋街的情结。于她们,货架上一件心仪多日的服装被他人购走,未免可惜;街头平添一处景点、店铺,立时被一双慧眼察觉;面对市井中走马灯般逝去的流行,她们在意的不仅是流行,还有逝去的年华。终于有所感悟:女人上街不见得非要购物。
好的鱼竿是不可仅以价格论高下的。鱼竿华朴由人,因合适才遂意。也曾随有些面子或曰身份的人一同钓过鱼,百里跑单车,只为一钓。鱼塘塘主笑脸相迎,钓事隆重,令人大开眼界。鱼塘边,遮阳伞、折叠椅一应俱全,钓鱼者的竿、轮、漂、线、钩配套讲究,场面可谓壮观,只是这种壮观已远离传统的垂钓场面,倒像高档渔具的展览。在这里钓鱼,钓技高低已不重要,即使钓不到鱼,塘主也会捞上两网,让钓鱼者满载而归,总不能让有面子的人栽了面子。
虽见过这种贵族式的钓鱼场面,却没能令我长几分面子,我还是愿意到水库或河沟水岔,这种自然而不是人工的水域钓鱼或看钓鱼。在自然山水间,钓鱼人物欲尽淘、荣辱不惊,静待河边自由自在挥竿垂钓,有鱼钓鱼,无鱼钓山水,在喧嚣、浮噪中寻得一份宁静与放松。钓鱼人形形色色,握在他们手中的鱼竿也是参差各异,木竿、竹竿、玻璃钢竿、碳素竿五花八门,仿佛浓缩了几千年鱼竿演进的历史。这样的场景虽不讲究,也不入流,但与早先钓鱼的场景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