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一片棚户区撤迁。这片棚户区是我们小区里的临时住房,大约有100户左右的住户吧。由于棚户区内的房屋低矮,沟渠纵横,老鼠乱窜,等等。于是,居住在棚户区内的人家,很多都喂养了用于捕鼠的猫。棚户区内的人家搬进高楼大厦后,这些用于捕鼠的猫,就被原来的主人丢弃了,成了无人喂养的野猫。这些野猫就聚居在我们小区内的电缆地沟里,或者其它能藏身居住的地方。时间长了,这些无人照管的野猫,看上去一个个干瘦干瘦的,有的饿得肚皮仿佛都能用一根针穿过,也有的全身脏极了,还有的皮毛没有一丁点儿的光洁……
后来,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看到这些可怜的无人照管的猫,就把自己吃剩下的饭菜等等,或早晨或晚饭后带出去喂它们。经常去喂这些猫的人,猫们就把他们当成了喂养和照管自己的主人,慢慢地也就建立起了感情。经常喂猫的地方,也就成了这些猫们定点觅食就餐的食堂。猫们在这个固定的时间内——或早晨或晚饭后,都会来到这个固定的就餐食堂就餐。每当猫们看到它们的主人过路或来到这里时,就会咪咪地叫着围上去要吃的东西。这时,它们的这些主人都会显现出很自豪的样子来。
看到有人把自己吃剩下的饭菜拿出来喂这些无人喂养和照管的野猫,我也加入到喂养这些野猫的行列之中来了。经过几次这样的喂养经历后,那些猫们也会定时地来到我给它们提供食物就餐的地方。有时即使没有带食物而是路过,它们也会咪咪地叫着围住我要吃的东西。
对于这一特殊的现象,我想应该属于猫科动物觅食的条件反射吧。猫科动物具有这样的觅食条件反射,水中的鱼类和浮游生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然而,水中鱼类的这一觅食特性,不正是我们钓鱼人所必须熟练利用的吗?故而,我们钓鱼时用诱饵做窝,诱鱼和聚鱼,正是利用了鱼类的这一觅食特性而采取的有效方法。如何发挥和利用鱼类的这一特性,很值得我们各位钓友认真思索和研究,并用于垂钓实战。
我有一钓友把鱼类的这一觅食特性运用得炉火纯青。我的这位钓友出钓,从来不钓一天,而最低也要钓上三天。使用的诱饵数量也较大,并且连续地定时定点撒饵做窝。据这位钓说:钓一天鱼,没有什么效果,等你刚把鱼聚拢来,又到收竿走人的时候喽;要真正地把鱼聚拢来,一般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最低也要一天以上;所以我钓鱼最少也要三天以上,并且大多在最后的一两天内才上鱼;只要开始上鱼,那就一发不可收拾。我这位钓友的做法,有时间的钓友不妨一试,效果一定不会错的。
猫科动物有此特性,水中鱼类有此特性,我们人类自己又有没有这样的特性呢?食为动物之本能,猫、鱼、人类,概莫能外。鱼,见饵,不见其钩,被钩住而亡;人类,见利不见其害,拼命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环境,制造污染,使得灾害横行。人若不加强自省,也难逃鱼见饵,不见其钩,被钩住而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