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指的是每年公历的3月初到4月初之间,也就是农历的“惊蛰”至“清明”时节,此时在江淮地区,天气、气温变化比早春逐步趋于稳定,气温一般已经达到20℃以上,春雷阵阵唤醒了蛰伏一冬的冬眠动物,植物开始快速生长,雨水的增加向水体输送着氧气和食源,鱼类的生理机能得到全面恢复,由于很多的鱼类为了增加营养迎接产卵,其食欲、食量大大增加,对于饵料种类的选择已呈现广泛和包容状态。
如:鲫鱼、鲤鱼、鳊鱼、草鱼等杂食性鱼类,已经由早春的大腥型喜好,向腥、香、甜型转变,鱼的吃口也已经变得有力,上钩率明显比早春提高,此时已是一年中钓鱼的黄金季节。渔谚有:“三份钓技七份饵料”之说,为了帮助新钓友选好用好饵料,在此谈谈自己多年的用饵体会。
一、针对性选饵
1)针对不同鱼种选饵
每一个鱼种都有它先天的基因食谱,要钓到对象鱼,首先就要了解它们的食性,是荤食性、素食性还是杂食性的,再决定选用何种饵料。
如:黑鱼、鲶鱼、桂鱼、青鱼等天生的就喜食荤腥饵料,如;蚯蚓、小鱼小虾,螺蛳等;鳙鱼、鲢鱼等喜欢虑食藻类等素饵;鲫鱼、鲤鱼、翘嘴、草鱼、鰺条等属杂食类荤素饵都吃。我们要想有好收获,就要多了解、掌握它们的食谱、生活习惯、喜好。在仲春时节,在了解了对象鱼的基本食谱的同时,也要根据当天的具体温度、鱼情灵活用饵。
2)针对不同气温选饵
在仲春时节,对同一鱼种也要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饵料的种类。如:鲫鱼、鲤鱼、鳊鱼、草鱼等杂食类鱼种,在冬季酷爱大腥饵料,到了仲春时节温度上升后,已经对荤、香、甜味型饵来而不拒了。
但是,如遇到连续几天低温连阴雨或遇“倒春寒”天气,造成水温较低,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它们仍会偏向于高热量的荤腥类饵料,而当接近“清明”节气,如遇连续多日晴朗天气温度处于较高水平的时候,你用香甜味型做钓饵,效果又会好于荤腥饵型。因此,仲春时间我们在选择饵料的时候,要根据当天的温度情况,以变应变灵活使用饵料。
3)针对鱼的不同泳层选饵
仲春时节气温总体是冷暖适宜,鱼类一般都按照自己的天生习性活动、觅食。钓友都知道,鲫鱼、鲤鱼属于底层觅食鱼类,鳊鱼、草鱼、翘嘴一般在中上层觅食。但是,当气温、气压、光照发生异常的时候,鱼的泳层也会发生变化。
如:当遇温度持续爬高气压较低的情况下,鲫鱼、鲤鱼的趋氧性会逼迫它们离底变层;当遇阴雨连绵北风劲吹的天气,如:鳊鱼、草鱼、翘嘴等中上层鱼类也会为避寒而下底觅食。
我们在钓对象鱼的时候,要通过试钓等手段,在确定对象鱼变层后,在饵料的选择上就要做相应的调整。如:当发现鲫鱼、鲤鱼离底变层时,在采用台钓法浮钓的时候,应选用比重较轻的饵料,或在中性饵料中加入适量的雪花粉以调整比重,适应鱼情需要。
4)针对不同水质选饵
肥水或瘦水中用什么饵,要与近期的温度相联系。当接近清明节气时一般温度较高,很多鱼类经过前期补充营养,生理上对荤腥类饵料不再过于依赖了,饵料的选择趋于广泛和包容。在肥水中,同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会比瘦水多,其中浮游生物繁殖快数量多,鱼类饱食终日食欲不强。
另外,鱼类生理上对荤腥饵料需求下降,此时你如果再选用蚯蚓、红虫等荤腥饵料,会体会到远没有用香、甜饵料效果理想,也常会遭遇小杂鱼闹钩,增加烦恼。但在水质较清的瘦水中食源匮乏,鱼类处于营养缺乏饥不择食的状态,比较来讲,荤腥饵料的效果要好于香、甜的素饵。
5)针对鱼的偏口性选饵
鱼类由于长期食用某一类饵料会产生“饮食习惯”,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偏口性,我们必须取悦于鱼,才会有好收获。比如:有些养鱼塘老板一年四季只投放一种饲料,鱼类从冬季到仲春几个月时间吃惯了一种饵料,已经带有明显的偏食性,我们在钓取时如掺入一定量的原塘饲料,效果会更好。
但仲春时节在野外垂钓,由于野外风力影响水温比城里、村庄中明显偏低,鱼类多还选择荤腥类饵料,如:蚯蚓、红虫、小虾、线虫、孑孓或浮游生物等等,这时候如果你首次投入原塘饲料或荤腥类商品饵给它们,它们是不会贸然开口的。
虽然你也根据水温低的特点使用了荤腥类饵料,但因为鱼类对天然饵料在视觉、味觉、形状已经长期接受,对新发现的饵料有一个认识、接受的过程。所以,不少的老钓手仲春时节出钓,除了考虑到温度因素影响用饵种类以外,也多喜欢询问别人使用什么饵料及效果,就是因为他们知道鱼类有偏口性,在此特提醒新钓友引起重视。
选择饵料种类关系到垂钓的成败,钓友要根据当天的客观条件及鱼情综合加以考虑,抓住关键因素以提高垂钓效果。
二、合理性用饵
1)天然饵料
A.诱饵
我们投放诱饵的目的是既要把它们诱过来,又不能让它吃饱而不吃钩。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使用含大腥或大香或臭(钓鲢鱼、鳙鱼)的诱饵,仲春时节可以使用浓度稍大的“药酒”拌小米或细麸皮或细玉米渣炒香打窝子,因为酒在水体中穿透力散发力强,效果较好。
但如果接近清明时节温度较高或鱼的密度较大的时候,要适度控制“药酒”的兑入量,防止浓度过大过呛鱼不愿进窝子觅食。诱饵除了要突出“诱来”的作用,还应具备“留住”的功能。在此基础上,饵料的状态要体现出雾化诱鱼留鱼,也就是多用粉状少用颗粒状,使鱼闻到香而又吃不饱,增加吃钓饵的机会。诱饵的用量要根据水体的深度和鱼的密度合理投放,水深多投水浅少头,鱼的密度大多投密度小少投。
B.钓饵
用钓饵的目的是诱鱼吞钩,除了正确选择钓饵的种类外,科学、合理地使用钓饵也很重要,它是为更加迎合鱼的觅食需要而采取的措施。使用天然饵料主要有红虫、蚯蚓、小虾、米饭粒、蚕豆面团、菜叶、嫩草、芦苇芯等等。限于篇幅以下简单介绍一下三种荤饵的使用方法:
①红虫:
使用红虫常见的有直接穿钩法、捆把法,主要根据鱼的个体大小、密度来灵活使用。当鱼的个体较小的情况下,采用直接穿钩法合适。穿钩法最好买公红虫,其个体大好穿钩,穿的时候要从嘴里穿入,不可穿破以免降低效果,可以穿一条或两条。当鱼的个体较大的时候,最好采用绑把法,就是将几条红虫用红丝线捆绑在一起,捆绑法最好用母红虫,因母红虫身体细长好捆绑,捆绑过的红虫其目标大醒目气味浓,诱大鱼效果好。
②蚯蚓:
使用的蚯蚓要呈现“细、红、活”的特点,细,是便于鱼吸饵入口方便,红,是使其目标醒目,增加鱼发现饵料的机会,活,是为了刺激鱼捕食活食的天性增加吃钩的概率。蚯蚓最好使用“大平二号”品种(钓荤食性鱼类除外),使用前要将蚯蚓进行钓前处理,即:将其放入稍干的土壤里,过几天蚯蚓为滋润自己皮肤,会将体内水分排出部分,这时候蚯蚓通体会变的细、红并富有韧性,减少露钩几率。穿钩时不可为方便而将其拍死,降低诱鱼效果。穿钩后钩尖要留出半公分左右长度的蚯蚓尾部蠕动,增加诱鱼效果。
③小虾:
小虾也属于光谱性饵料,杂食性、荤食性鱼类都喜欢食用。用小虾应使用活虾,钓鲫鱼、草鱼、鲤鱼、翘嘴、鳜鱼效果尤其突出,要根据鱼的个体灵活使用。当鱼的个体较小的时候,应将其去壳去头,虾肉具有目标醒目腥气浓的特点,当鱼的个体在500克以上时候,可以直接挂活虾下窝点垂钓,效果不亚于虾肉。
2)合成饵料
A.饵料味型的配比
气味是诱鱼的重要因素,要根据鱼的种类、季节选用饵料味型搭配。如:冬季钓鲫鱼、鲤鱼时要使用大腥饵料,早春钓鲫鱼、鲤鱼时,在以腥为主时可适当搭配点香料,到仲春后期,饵料中的香甜成分就要增加,但在小杂鱼较多的水域,应多使用香甜饵料而不要使用腥饵,以减少闹钩烦恼。另外,饵料的味型要有主次之分,不可主次不分五味俱全,降低诱鱼效果。
B.饵料的状态
想用商品饵钓好对象鱼,光知道饵料的配比是不够的,当你确定使用的饵料品种后,还要懂得用什么样的饵料状态去钓取它。饵料的状态主要包括饵料的软硬、粘散、雾化程度、轻重、大小等方面。
①软与硬
开饵时只要按照说明书上要求的饵与水的比例去操作,一般不会偏差很大。饵料开的太软雾化效果好但抛竿时容易脱落,太硬了虽不会脱落,但影响钩尖的穿透力,容易跑鱼。我们可以在这两者之间酌情去把握。至于是用软饵好还是硬饵好,这要根据鱼情决定。钓流水、小鱼多、为“逗钓”等情况饵料要略硬一些,钓静水、追求雾化效果,饵料可以开软一点。
②粘与散
饵料的粘散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拉丝粉过多,搓揉过多,高温引起的反水等原因都会使饵料变粘。饵料的粘与散的使用应根据目的、鱼情、水情变化来掌握。如:在开钓的初期,为增加雾化效果诱鱼,饵料应松散一些,当鱼已经上窝子了,为防止诱鱼过多而出现乱口,就要把饵料适当搓揉,增加粘度控制雾化,求抓实口和饵料的附钩性。饵料的粘散与前面讲到的软硬往往是相联系的,我们在使用中要学会调整其状态,增加适口性。如:用干的或湿的毛巾调整软硬度,用搓揉手法或雪花粉调整粘散度等等。
③轻与重
饵料的轻重是指饵料的比重。比重小饵就轻比重大饵就重,我们使用不同比重的饵料,主要是为了对付不同泳层的鱼和不同“口相”的鱼。钓离底变层或中上层鱼类,为了降低饵料下沉速度方便鱼追饵,要用比重轻的饵料。钓底层鱼时候,为了使饵料快速到底,应使用比重大的饵料。当钓低温鱼或轻口鱼时候,为满足鱼吸饵省力、方便的要求,应使用比重小的饵料。当然,在使用不同比重的饵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对钓目的影响,以保证钩饵在水下达到希望的状态。
④大与小
使用大饵料还是小饵料,这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完全取决于鱼的个体大小、鱼的密度、鱼口的轻重、为了诱还是为了钓、水的深浅等等因素。简单地讲,开始诱鱼阶段,要用大饵团,以增加窝子里饵料量,增强诱鱼效果,钓的过程中,就要随鱼的大小合理使用大或小的饵团了。钓快鱼用饵要小、钓轻口鱼饵料要小、钓浅水鱼饵料要小,反之,饵料可大一些。
相比较来讲,使用商品饵料中的技术性要高一些,新入门的朋友可以先从使用单一品种开始,或使用单品中含拉丝粉的饵料,减少饵料搭配及拉丝粉掺入失误的机会,待逐步熟悉较多种饵料的性能、特点后再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