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由于地区的限制,钓鱼人一般都接触淡水垂钓较多,然而在一些网站的相关资料中淡水垂钓文章也是占有较高的比例。对于海钓新手来讲就有很多困恼得不到解惑,由此小编给海钓新手们整理了一些相关知识,希望能得以解惑。
第一点:一般初级选手最把握不到的当属哪里有鱼了。
浮游矶钓或者重矶钓可以很深奥也可以很简单。“钓鱼的原点在于一尾鱼的欢愉”这是钓研的广告词,这里套用一下。在未有很多经验和把握之前,必须要接受常常打龟。。。也就是吃白板的事实。呵呵——其实钓鱼就这样,要是天天都可以钓大量的鱼,那还是去做渔民的好。
我们现在所用的浮游矶钓法,也就是一个浮漂(阿波)一个钩子一些诱饵一只钓虾和一条目标鱼黑鲷,黄鳍鲷,金丝鲷,真鲷等等了。要说出外礁。比如洋鞍,东极一般可以钓到不少的鱼,但初级选手在内湾,例如章洲湾(乌石塘),小章洲,南沙,情人岛,大青山等等都可以更加轻松的来学习如何矶钓。
一般来说,内湾每逢小水清澈没什么大浪的时候都可以钓。不过如何在这类钓点钓获更多的鱼,选择时机就很有讲究。
内湾水浅,4——5米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要是浪大,会直接影响鱼的活动。使得鱼不开口。而小水时候外湾水清。大群鱼从各处汇集而来,当大水之前的时候,外湾水色已经浑浊。就会使进到内湾的鱼跑不出去,这时候内湾钓场的几天是相当好的机会。或者大水刚过,外面的水还浑浊,而内湾水清的快,鱼又饿了好几天的时候。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桃花龙洞,白沙南岙嘴等类似的位置。
而老钓手而多数喜欢在大水和有浪的时候出矶外岛礁。这是因为外岛礁水深,也不怎么会有混水,当大潮汐的时候,洋流湍急。使得鱼儿不得不挨近礁石边以求喘息。而有大浪的时候,由于浪花拍打礁石,带来大量的氧气和食物。这时候在外岛礁有浪花的位置同时也需要是水较深的钓点(10米以上)(涌浪3米左右)会有很好的收获。
第二:鱼到底在多少深?离开礁石远还是近?
其实鲷类鱼都可以潜到很深地。真鲷不用说了,基本是在砂砾海底活动(除非有大量诱饵引诱它离开海底。真鲷是会在没有礁石掩护下上浮的鱼种)有资料记载黑鲷可以自在的游到80余米的海底,真鲷则达到200米。
而其他鲷类基本的活动范围都是以礁石为依托。也就是说,礁石和礁石连成的海底岸线就是它们的公路。小些的黑鲷会比较近的在礁石和水面之间活动。自然的状态下一般是在水深1米到3米之间,三两结伴的追逐潮流,顺着礁际游动。
再大一点的,1斤不到的个头会在5——10米(内湾除外)沿着同样路线前进。再大点,会选择10米以下水深,离开礁石底线(注意是底线)5米左右的范围,以同样的姿态三两结伴而行。只不过,这样的群体密度相比这边一小群,那边一小群小鲷的密度要少的多。知道它们自然状态下的活动,然后依托诱饵的作用引诱它们集结,并上浮才是我们该做的。
而内湾,由于总共才这么点水深,也总共才这么远的礁石底线(一般内湾退潮后10米以外基本就没有礁石,就是硬泥巴或者沙泥海底类)所以小鲷和大点的鲷挨的会比较近。
第三:为什么和人家一起钓的时候,看起来同样的钓组,同样的水深,一样的虾。他可以接连上鱼,我为什么不来光顾?
其实鱼可以说很聪明也可以说很苯。没东西吃好几天的话,什么地方随便就可以钓上大鱼。要是天天饱餐又遇到不舒适的温度也没什么氧气的话,谁都没心情去冒险吃东西地。在钓的时候一般来说小号的阿波比大号的要好,鱼没什么戒备心。但有时候也会有大号阿波彻底击败小阿波的情况。这里面涉及到水情,鱼的活跃度和密度。若是在鱼密度很高,又适逢台风刚过,饥肠碌碌的时候。大号阿波可以更快的到达钓棚,效率相当高。不过若是该钓点的鱼逐渐被钓了不少之后。那么换用小号的阿波可以更容易的钓到鱼。
这一点是肯定的。至于子线长度,一般设定在2——3米。但内湾有时候也许只能钓1米多深,那就1米吧。小号的子线可以使得钩子上的虾活动的更加自然(别以为死虾不会动,用了阿波后就会动!!!)要是没有浪花拖起阿波或者潮流搅动使得钩子上的虾活动起来的话,那么就是需要你的操控了。你需要在黑鲷可以允许的速度和范围内注意到你钩子上的虾活了起来。太快的话只会使得鱼被惊吓哦。
若水下有大家伙,或者牙齿尖锐之辈。那么选择使用大号一点的子线是明智的选择。要是子线在上了几条鱼之后有点磨损,那么就剪掉磨损的那些,或者干脆换条新的线吧。和跑鱼相比,不是多花点时间绑钩子更加来的划算嘛?
还有,假设5米水深。人家的钓棚4米20。你的钓棚4米。注意了,鱼不多的情况下。即使相差20厘米,也会直接影响中鱼率的!要是鱼够多,甚至会冲上水面来抢你的虾——只不过这样的机会实在不多——呵呵。每一位钓手都会有自己最擅长最有感觉的钓组(这里包括使用的钓鱼竿的品牌,大小号数。使用的卷线器。使用的主线的区别和子线区别。加上钩子的大小和种类。咬铅的大小,咬的位置。子线长度。阿波的大小和类型,水中的类型,最后是虾。使用的是南极虾?制作过的南极虾?诱饵桶里找出来的南极虾?红虾?腌制过的红虾?对虾?呵呵。。。。。。细微不过的区别就是有时候你不上鱼,人家在你阿波边上接连上鱼的道理了。
第四问:“为什么阿波箭一般沉下去了。抬竿做合却是空钩?”
这样的情况往往发生在排潮(炒白位)比较大的钓点。多数水深也较浅,钓棚设置在2——3米左右。阿波又用的比较大,而子线又比较飘(没在钩子上方加一个最小的G6咬铅)比较会出现此类情况。若钓手使用的钓竿号数较小,竿梢较软。可以在阿波随浪花飘开那一刻中鱼的时候多多等待2——3秒。就可以明显感觉到鱼吃钩后的小小挣扎。这时候抬竿作合一般就不会有错了。鱼在这类位置吃东西都是施展它们比较独到的身法,先咬到那只在浪花里跳动的虾回去再说!所以钓手若是在第一时刻抽竿,往往就是空钩子。嘿——人家还未咬到钩子,只是叼着虾头。你就想钓上来?而且就算它咬到了,往往也吃不牢,多数会跑鱼。 若在外礁深场,遇到箭沉信号。说明可以钓的再深一些。或者也可能是浪涌较大,子线太飘。可以试着在把咬铅的位置下移一点点。当可以得到(缓慢下沉一点,然后继续加速下沉)的完美信号。
第五问:“涨潮鱼多,可为什么有人在退潮的时候钓得大鱼呢?”
未成年的小鲷群体会和同样大小其他品种的鱼群一起混迹江湖。生活习性也多数由群体中其他鱼的共同反映所决定。然一但成年,在经过春季繁育的大群集结之后。一般会选择悄然隐居。秋季再集结。但是群体数量明显小了。年复一年,当黑鲷个头达到5斤以上的时候,应该经过了7个左右的年头。若还有结伴,那最多2条类!
大鱼的思维和小鱼不一样。在经历了海里多年的腥风血雨之后,安全成了最重要的要点。别的鱼在浅层疯狂吃食,它最多在远角浅尝几口。别的鱼随潮而去,它可能反而懒的游动。在一个氧气充足,水深合适,食料不断(不需要多)的沟坎安静等待和休息。 在钓大鱼的思维中,我们一般会选择钓远,钓深,(全游动是为了钓大鱼设计的钓法,其实使用普通阿波也可以做到放流钓大鱼)。但有时候脚下的沟坎,浪花飞舞,水流通畅,水深合适(退潮后仍有5米)在有大虎头鱼上钩的情况下,也许会有大鲷接连咬钩哦。不过内湾在退潮后水深不到2米,就较少出现这类情况了。除非那是一个比绝大部分深一半的沟!
第六问:“一条鱼钓上后,跟上来一群鱼。到水面就散开。鱼明显很多,可为什么我比人家钓的少得多?”
这样的情况一年也才遇不到几回,多数在台风刚过或者临近冬季的时候。假如鱼足够多。(水下鱼群起码在100条以上)那么你随便怎么钓都没所谓。假如是一个非门头位置,那么鱼只会越钓越少。即便上百条,钓了30——40条之后,加上害怕跑路的一些鱼,那么大概剩下胆大的只有20——30条了。
应对这类的情况,有经验的钓手会不断变化钓棚。假设初始钓棚为10米。可钓水深在15米。那么在经过诱饵作用于鱼群之后,可以不断提高钓棚,10米可以慢慢的钓到2米!感觉到鱼吃口不再是连发,再逐渐加深,2米再一米一米的加深钓棚。中一口加40——50厘米,中一口再加40——50厘米。直到不再出现阿波到位就中鱼。这时候可以考虑换小号的钓组,如果你使用的阿波出线够顺滑。即使使用5B甚至2B阿波在有流带影响的情况下照样可以从容的到达10余米的钓棚而不影响整个钓组的状态!当然我们不是渔民,但是遇到鱼群大咬,谁又愿意失去每一次中鱼的快乐呢。
所以,根据鱼的吃口,依赖潮流的作用。不断变化你的钓组,钓棚,钓的距离来追求钓组到位即出现中鱼的状态才是钓鱼人最喜欢并享受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