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鱼类的视力并不好,它们甚至都分辨不出水中鱼饵的颜色与状态,除非是铒料的颜色非常鲜艳。鱼类在水中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触觉来感知世界的。
鱼类和陆地生物并不相同,它们没有外部耳廓,但是这也不能代表鱼类就没有听觉感官。实际上鱼类不仅有听觉感官而且听力的灵敏程度远远超过人类。鱼类拥有内耳并且鱼类的内耳位于头两边的鱼囊中,而鱼囊就在鱼类眼睛的正后方,只有当我们打开头骨时才能看到。它不仅仅可以感受到声波振动频率的高低找出声源地,而且还可以调解身体的平衡度,感受到水中压力的细微变化。
除了上述讲到的听力敏感之外,鱼类的触觉也是极其敏感的,这是由于鱼类身体左右两旁细线存在的原因,它被人们称之为“侧线管”,属于鱼类的神经系统。它能够感受到水流动的快慢、水层的轻微震荡并且具备准确判断出前方障碍物的功能。鱼类的侧线管中充满了液体,鱼类的感觉神经浸泡在其中,当水中有任何波动时,鱼类都会通过感觉神经来传递信息给大脑。
当我们在了解了鱼类产生警戒性的原因之后,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到底该如何来降低鱼类的警戒性。这可以从听觉与触觉两方面来说。
一、听力
就听力而言,鱼类的听力十分敏感,这对于垂钓者来说即使一种考验又是一种机会。钓友们要知道鱼类在听到声音后往往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鱼类四散而逃,钓友们在窝点等了很长时间也未曾发现鱼类的踪影。
另一种结果是鱼类顺着声音找到了声源地,并且会在声源地逗留。出现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因为声音在水中扩散的频率不同。为什么鱼类在听到声音后会向声源地游动呢?
这是因为第二种声音的振动频率与不慎落入水中飞虫挣扎产生的频率相似。有些新手们一看见鱼类就直接将鱼坠猛投入水中,这时鱼类定会由于鱼坠入水时声音振动频率太高而被吓走。有经验的钓友们都知道,在作钓投饵时要轻拿轻放,以避免钓组落入水中的声音太大惊动鱼类。
在这里笔者建议钓友们利用“由远及近”法来抛投,当我们将铒料抛向钓点时要比实际距离远一些,之后在将入水后的钓组缓慢拉到钓点,这样相比较之前声音要小很多。如果钓友们在投抛时用力过度,可以在钩子落水前向上轻提一下,这样可以减小鱼钩撞击水面发出的声音。
二、触觉
就触觉来说,钓友们在作钓时要尽量选择长竿作钓,虽然长竿配用的大坠入水时声音较大,但是窝点距离岸边较远受人为干扰也就少很多,鱼类本身也会觉得湖泊中心要比近岸安全性高。长竿在落入水中时,由于不是跟方便投抛,因此钓鱼者所使用的力气会小一些,水的震荡程度也会轻一些,在钓组入水时,鱼类感觉不会太明显。另外,钓友们在户外作钓时要尽量钓深水,因为由于作钓具有一定的深度,当钓友们在投抛时对水面产生的撞击到深水区已经减弱了很多,当然对鱼类的刺激也会小很多,它们的警惕性会大大降低。
总之,笔者觉得要想让鱼类的警戒性下降,就先要找到问题的关键点。钓友们可以从鱼类的触觉、听觉甚至是味觉多方面来考虑。但如果要是单单从投抛这方面来说的话,钓友们就要学会正确地使用“侧面斜抛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