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网

​海洋中有鲸落,那么淡水鱼类死后去哪了

“鲸落”这个词其实在2020年以前,我们对于它很陌生,而在2020年4月3日,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至此鲸落这个词正式被我们所熟悉。

鲸落指的当鲸鱼在海洋中死亡,它的尸体最终沉入海底,生物学家赋予这个过程为鲸落。鲸落后的尸体,不仅能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食物,还为许多底栖生物提供了庇护所以及有机质的来源,并且能够促进海洋上层有机物向海洋中下层的运输。

在北太平洋深海中,鲸落维持了至少43个种类12490个生物体的生存,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那么我们不禁有个疑问,淡水鱼类死亡后,它们的尸体去哪了?能够为鱼类或者其他动物提供食物来源?这要从淡水鱼类的种类说起。

首先、淡水鱼类的种类繁多

淡水鱼类指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沼泽等淡水水域内的鱼类。据估计,全世界的鱼类大约有32500种,其中淡水鱼类超过15000 种。我国有鱼类3446种,其中淡水鱼类1452种。

有朋友会问“为什么是据估计”?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水下的世界我们不能踏足,比如:深海、岩洞、喀斯特地貌等,里面生长的鱼类,我们对它并不了解。世界上每年发现新鱼类品种有150种左右,所以才会有“估计”这个不严谨的说法。

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鱼类资源丰富,长江水系有鱼类400余种,其中纯淡水鱼类350 种左右,特有鱼类156种,其中鲤形目、鲈形目,占鱼类种类的半数以上。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但是水流量比较小,又经常断流,鱼类并不多。根据2015年出版的《黄河鱼类志》记载,黄河的土著鱼类有170多种。

珠江流域面积44万平方公里,但是气候为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珠江的年水流量是黄河的7倍,孕育了各种鱼类。2018年03月01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珠江水系鱼类原色图集(广东段)》记载,珠江常见鱼类有294种。

黄河

除了长江、黄河、珠江外,我国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多达2800多个。根据2020年6月份水利部发言,我国共有水库98000座。2010年至2012年时,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统计后的数据显示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5203条。

水资源丰富,也就孕育各种各样的鱼类,那么既然有这么多的淡水资源,鱼类的数量种群也很多,每天死亡的鱼类数量肯定不少,要想知道尸体去哪了,就要了解鱼类的个体,也就是大小。

珠江

其次、淡水鱼类的个体差异巨大

不管海水鱼类还是淡水鱼类,他们的个体相距很大,比如:最大的海洋鱼类为鲸鲨,体重达到20吨,最小的海洋鱼类为虾虎鱼,虾虎鱼是虾虎鱼科虾虎鱼的统称,个体只有几厘米。而鲸鱼为哺乳动物,最重的鲸鱼为蓝鲸,蓝鲸是目前发现的海洋中最大的生物,同时也是地球上现存体型最大的动物,长超过33米,重达200吨以上。

如果海洋鱼类的个体很小,那么即使死亡沉入水底后,也不会形成一个水底的生态环境,因为个体太小了,如果在深水估计还没有完全到达水底,就已经被其它鱼类吞食,只有个体巨大的鱼类才能到达水底,才会形成“鲸落”或者“鲨掉”。

达氏鳇

淡水鱼类也是如此,我国最大的淡水鱼类为白鲟和达氏鳇,白鲟已经灭绝,而达氏鳇原产地在黑龙江。达氏鳇起源于一亿三千万年前,是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有水中“活化石”之称。据记载达氏鳇的最大个体为5.6米,体重1000多公斤。

而我们常见的鱼类比如:鲶鱼、青鱼、草鱼、鲢鳙、鲤鱼等,它们的个体相对来说都很小,即使超过50公斤,也达不到死亡后在水底形成生态的条件,主要还是太小了。即使澜沧江内的巨魾(俗称面瓜鱼)最大也不过几百斤。

亚洲鲤鱼

鱼类死亡后,想要形成和“鲸落”或者“鲨掉”一样的效果,体型大是第一个条件,但是淡水鱼类很难达到这个基本要求。淡水鱼类也会自然死亡,也就是寿终正寝,因为鱼类都是有寿命的,但是这个方面的研究文献很少,只是估计。比如:

鲤鱼的寿命为100多年,一般寿命为50年左右;鲫鱼的寿命为10-15年;青鱼草鱼的寿命估计在40-50年(仅做参考)。理论上大型淡水鱼比如鲤、草、青都可以活100年开外,鲤鱼甚至可以活150-200年。比如:在冷水中生存,或者食物比较充足,人为干预比较少,寿命就长一些。

坦克鸭嘴鱼

其实不管是寿终正寝的鱼类,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死亡的鱼类,每天死亡的鱼类有很多,总归来说都是死了,那么它们死亡后的尸体呢?尸体去哪了?

最后、淡水鱼类的尸体去哪了?

我们钓鱼中经常发现水中有死鱼,比如:白条鱼、鳑鲏鱼、麦穗鱼,小鲫鱼等,这些鱼类一般不是正常死亡,而是被电死,或者鱼钩挂伤,或者逃脱丝网后从而死亡。一般漂浮在水面,但是很少有腐烂的,因为还没有腐烂就已经成为水鸟,以及其它鱼类的食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由于保护环境的成果,白鹭、野鸭、水鸟的数量相对于以前来说,多了很多。而这些白鹭和野鸭、水鸟它们的食物主要是鱼类,它们每天顺着河道飞行,或者在水边寻找食物,这些死去的小鱼大部分成为它们的食物。

即使有些小鱼死亡后,沉入水底也不用担心,鲶鱼、昂刺鱼都是食腐鱼类,它们也会食用这些死亡的小型鱼类。即使鲤鱼和草鱼也会分一杯羹,光头至今记得在一个水库钓鱼,想钓大个体鲤鱼、草鱼和青鱼,最好的鱼饵是白条鱼和鳑鲏鱼,因为这个水库内经常有人电鱼,小鱼被电死沉底后,大型鱼类会吞食它们。

淡水鱼类中的小鱼死后被水鸟以及其他鱼类吞食,那么大型鲢鳙和鲤鱼、草鱼青鱼死去后去哪了?这要从鱼类的身体构造说起,鱼类靠鱼鳃过滤水中的氧气,而鱼鳔里面充满空气,能够调节身体的比重,通过鱼鳔它们可以不用运动就缓慢上升或下降。

但是鱼类死亡后,短时间内就会腐败,鱼肚子里充满腐败气体,再加上鱼鳔的浮力,它们会浮在水面,随波荡漾,如果水面没有水草或者障碍物的阻挡,最终会漂浮到水边。如果水鸟和陆地上的野生动物发现它们后,就会啃食。光头钓鱼中遇到过大群野鸭啃食即将腐败的鳙鱼,这条鱼估计在30斤上下,鱼肚被锚钩刺穿,导致死亡。

如果水鸟以及一些小动物没有发现水边死去的大鱼,那么这些鱼类就会慢慢腐败,最先腐败的是肚子,肚子内的腐败气体被放出后,就会沉底,成为小鱼、小虾、刀鳅、螃蟹等它们的美食,直至只剩一副骨架,这个过程和鲸落并无区别,只是体型上差异很大。

总结:其实不管是海洋鱼类,还是淡水鱼类,它们死后如果没有人为干预的话,都会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大自然不会浪费一点“粮食”。但是不管是淡水鱼类,还是海洋鱼类,正常死亡也就是寿终正寝的太少了,很多鱼类因为各种原因而早夭!

就拿淡水鱼类来说,理论上淡水鱼类的繁殖能力强大,并且寿命悠久,甚至超越人类的寿命,但是大个体鱼类几乎没有?难道是长不大?并不是!因为鱼类一生都在生长,年龄越大,个体越大,为什么水域内的鱼类越来越小?因为我们不让它长大!最后,希望鱼类的生长环境一步步变好,自然死亡的鱼类越来越多。

赞 ()
分享到:更多 ()
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广告联系1382203@qq.com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